中巴合作发射多任务通信卫星,填补巴基斯坦通信空白
中巴合作发射多任务通信卫星,填补巴基斯坦通信空白
5月30日,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巴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合作项目,也是长城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主平台实施的又一"交钥匙"工程。
空间通信技术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巴基斯坦通信条件较差,长期以来,迫切希望通过本国的通信卫星解决民生、政府等通信需求。基于对通信、导航等空间基础设施的需要,一颗肩负着占频保轨和接替业务双重使命的"救星"——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横空出世。
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示意图。(五院供图)
5月30日,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项目是中巴双方继发射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及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之后的第三个整星合作项目,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为巴方提供了卫星系统、发射服务、地面测控站和地面应用系统、卫星联合研制、技术人员培训等产品和服务,是长城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主平台在对外航天合作中实施的又一"交钥匙"工程。
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任务的成功实施将极大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巴基斯坦国家通信安全,提高航天技术和产业能力,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等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救星"的诞生
重量5.4吨,设计寿命15年,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38.2度赤道上空,作为一颗身兼多职的多任务通信卫星,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将为区域内的庞大人口提供电视、广播、区域增强通信、高通量宽带以及星基增强导航等多种服务。
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和整流罩组合体。(徐政勤 摄)
2018年,代表巴基斯坦政府的空间及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开展卫星项目前期讨论,对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寄予厚望——一方面,巴基斯坦需要一颗新卫星接替已在轨工作13年的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逐渐完成新老卫星的业务过渡;另一方面,新卫星需要具备电视直播到户业务、高通量宽带、导航等能力,满足相关业务需求;最重要的是,新卫星必须在频率轨道资源使用许可到期之前发射升空,保住轨道资源。
地球同步轨道的轨位和频率一直都是竞争激烈的,运行在这条轨道上的卫星,运行方向、周期与地球自转一致,从地面视角看,卫星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由于地球同步轨道使用价值高,世界各国争相部署,轨道资源十分稀缺。按照国际电联的规定,卫星的轨位和频率主要采用竞争性申请,先占先得的机制。新进入者往往要等上几十年才能得到一个可行的轨位。
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研制现场。(徐政勤 摄)
此前,巴基斯坦为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申请和协调了东经38.2度地球静止轨道轨位。2017年,为保护轨位的优先地位,巴基斯坦购买了一颗在轨卫星漂移至此。但2021年11月,该卫星已达到使用寿命,轨位再次面临失去的风险。按照国际电联的规定,巴方继续拥有东经38.2度轨位的前提条件是在2024年7月31日前在该轨位实际部署新的卫星。
对巴基斯坦来说,保持和利用这一轨位和相关频段是至关重要的,失去这些将使巴基斯坦无法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因此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的发射升空意义十分重大。
此外,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发射定点后,还将对在轨的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进行接替和备份,继承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已在巴基斯坦实现的一系列信息通信应用,进一步改善巴基斯坦各个区域的连接性,提高偏远和农村地区的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的接入率,提升巴基斯坦政府在全国各地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服务,推动巴方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多方协作下的圆满"答卷"
从火箭点火到星箭分离,通常只需半小时左右;但在卫星上天前,需要提前数年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卫星计划。国际电联作为监管机构,将为各方协调无线电频谱,确保卫星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太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这也给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频率协调带来诸多挑战。
作为一颗通信卫星,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重量大、功率高、业务种类多,既要满足传统通信业务需求,还要兼顾卫星电视直播、高通量宽带、导航等新业务。种种要素叠加,使得频率协调工作难上加难。
2020年,长城公司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长期以来的合作基础,成为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项目的总承包商。按照原计划,卫星应该按照合同进入研制生产环节,但此时巴方还未完成卫星频率协调和轨位延期工作。
长城公司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项目发射场工作组与巴方代表进行交流。(长城公司供图)
作为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项目的"大管家",长城公司从管理层面与卫星研制单位、火箭研制单位和地面系统沟通项目进度,确保整个大系统的接口互相匹配,各条线工作如期推进,同时积极配合巴方开展频率协调相关工作,并根据频率协调结果修改卫星和地面系统的技术方案,完成合同变更,全力确保卫星发射"后墙不倒"。
"长城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是'交钥匙'式的'一揽子'工程。"长城公司李沛介绍,按照合同约定,除了研制卫星、提供发射,中方还要参与建设卫星地面测控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原定的合作单位由于种种原因退出项目。作为总承包商,长城公司及时补位,使地面站、标定站项目得以如期落地。此外,长城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巴方协调融资贷款,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协调国内外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洽谈。
中巴双方就巴基斯坦多任务通信卫星研制开展交流。 (徐政勤 摄)
"巴方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技术实力、产品质量非常有信心,我们也几乎完全满足了客户对通信卫星的各方面需求。"李沛说,在卫星、火箭、地面系统等多方的通力协作下,卫星比巴方给出的后线提前了两个月升空,客户对中方团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信任的根基
中巴两国建交73年,双方已发展成为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本次任务是长城公司与国际用户签署的第14个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也是继2011年向巴基斯坦空间及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交付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卫星后,为其发射的第二颗通信卫星。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巴基斯坦人口众多,边远地区人口比例高,通信条件较差。为了拥有本国的通信卫星,巴基斯坦外层空间及大气研究委员会决定向国际市场采购替代卫星,即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
2008年10月15日,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合同签署。当时正值中巴建交60周年,项目的成功签约被视为中巴高科技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
"长城公司是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的总承包商,当时双方第一次合作,还处于磨合期。"李沛回忆,当时巴方购买了一批地面设备,但设备抵达后没有相应的技术团队支撑。关键时刻,中方团队挺身而出,一边建设地面站,一边调试设备,最终如期完成配套项目。
在2011年8月12日,凝结着中巴双方航天人心血的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如期由长三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为中巴航天领域此后10年的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埋下了未来丰硕成果的种子。
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是中巴航天合作的里程碑,它既是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巴航天合作的深化,也是2010年之后双边航天合作的起点。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一系列信息通信应用,如电视广播、电信、宽带互联网、卫星新闻采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司法等。
有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珠玉在前,2018年7月9日,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中巴两国继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后的又一重大航天合作,标志着中巴航天合作又迈进了一步。
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研制现场。(本报资料图)
作为我国首颗出口巴基斯坦的光学遥感卫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已在巴基斯坦众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在促进国民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巴方政府部门提供图像数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了之前的合作基础,我们与巴方的航天工作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在市场调研期间还是合同执行期间,我们都能顺畅地沟通、配合,共同促进项目实施。"李沛说。
商业航天老牌服务商的理念、实践与贡献
整星交付、共享火箭、网络公开竞拍发射机会……商业航天发展如火如荼,长城公司顺势而为,延续老牌服务商的经验优势,不断开辟商业航天新赛道。
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面额为500第纳尔的纸币上,印有中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阿星一号,长城公司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承担海外卫星发射、整星出口和国际空间技术合作的商业机构,为阿尔及利亚提供了一整套"交钥匙"工程服务。
阿星一号研制现场。(本报资料图)
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老挝、白俄罗斯……长城公司的客户名单越来越长,中国航天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作为一家提供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近40年、国际卫星在轨交付服务近20年、国内商业发射和在轨交付服务近10年的老牌商业航天企业,长城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的卫星研制、发射、在轨交付、地面站建造、运营和应用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小卫星、低轨卫星、卫星星座等新业态形成趋势,使小卫星发射兼具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此,长城公司结合多年经验,创新性地推出"共享火箭"发射服务,即提供一站式拼车发射解决方案,统筹组织多颗卫星共用一发火箭发射的项目管理、技术协调和商务安排,全面覆盖星箭研制计划协调、节点评审、发射许可申报、保险安排以及卫星应用推广和融资服务等。
"共同发射使小卫星用户通过共用火箭整流罩内空间环境和火箭运载能力,共享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行业合规服务来降低成本,并在通用化服务过程中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长城公司王铮总结道。
长城公司一直以来跟踪商业航天发展的刘洁认为:"灵活多样的发射服务解决方案,非常契合我国商业卫星企业发展初期的急迫需求,对牵引运载火箭和卫星的制造和应用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创建我国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1980年成立以来,长城公司共完成87次商业发射,将73颗国际商业卫星和137颗国内商业卫星送入轨道。此外,还提供了49次搭载发射服务,将28颗国际载荷和123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
"长城公司将发挥国际宇航出口项目的总承包商经验和优势,与卫星运营单位、卫星总体单位、载荷研制单位和火箭制造单位共同发力,牵引航天技术、产品、制造、应用、服务及模式创新,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构建风险、利益与成果共担共享的紧密伙伴关系,推动高性价比火箭及发射服务、高轨小型通信卫星、软件定义卫星等产品与服务尽快进入国内商业航天市场和国际宇航市场。"谈到长城公司的未来发展,长城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军信心满满。
据介绍,2024年长城公司还将完成千帆星座、航天宏图等多个星座发射及长六丙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等共21次发射任务,拟发射入轨卫星100余颗,发射次数和发射卫星数量将再创新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