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跳反射:宝宝睡觉扭动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7: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跳反射:宝宝睡觉扭动的秘密

婴儿睡觉时总是扭来扭去,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秘密。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惊跳反射,这是一种小月龄宝宝特有的生理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手指张开,仿佛在寻求帮助。这种反射通常在一两个月大的时候最为明显,到了三至五个月左右会自然消失。家长们可以通过打襁褓等方式,给予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期。了解这些小秘密,不仅能让你更好地照顾宝宝,还能让他们的睡眠变得更加安稳。

01

什么是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又称为拥抱反射或莫罗氏反射,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当宝宝头部和背部位置突然变化,或者受到外界刺激时,颈部肌肉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这种反射是婴儿最具防御性的反射,通常在出生后就会出现,并在3-4个月左右自然消失。

惊跳反射的科学解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玉玲主任医师解释说,惊跳反射是由于新生儿大脑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大脑控制能力较弱,遇到任何刺激都会让神经紧张,引起肢体抖动。此外,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生长速度快、喂养和护理不当、深睡浅睡期的转换等问题也会引起惊跳反射。

如何缓解惊跳反射?

  1. 使用襁褓包裹:睡觉前将宝宝用包被包裹起来,包裹的松紧要适度,避免过松或过紧,模拟子宫环境,避免四肢的摆动,影响宝宝的睡眠。

  2. 创造安静环境:新生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对外界环境肯定有不适应,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宝宝制造一个适当安静的环境,避免宝宝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强光或者噪音的刺激,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安稳。但正常的家庭活动声音一定要存在,太过安静反而给宝宝一种过于静谧无人陪伴的错觉。

  3. 适当补钙:缺钙会导致宝宝神经敏感性过高,应该根据医嘱,适时适量地给予宝宝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4. 拉伸运动:适当拉伸宝宝的四肢和俯卧是减少神经刺激的好方法(提醒:俯卧位一定要保证宝宝呼吸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5. 安抚与陪伴:新生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通过各个器官的感知,所以但凡一点小声音或突然的变化都会吓到宝宝,引起惊跳反射。家长及时安抚宝宝后,需要陪伴宝宝去看去听,到底是什么声音、什么颜色吓着他了。当宝宝依偎在家长怀中多次了解熟悉后,就会明白,当下的环境很安全,然后慢慢降低紧张的神经感觉。

02

婴儿睡眠环境的安全建议

除了惊跳反射,婴儿睡眠环境的安全性也是影响宝宝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马偕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彭纯芝的建议,家长应该遵循“5招安心睡”原则:

  1. 不趴睡:仰睡是最安全的睡姿,每次睡眠都应该仰睡,即使是短暂的午睡。有些人认为趴睡比较安稳,因为仰睡时宝宝容易双手挥动,好像睡得不安稳。其实这是一种“惊吓反射”,被刺激时就会双手张开挥动,让大人觉得宝宝没睡好,4~6个月后这反射就会逐渐消失。安全比安稳重要,爸爸妈妈不要太担心这反射,给宝宝一个安静不被干扰的睡眠环境就能减少这被刺激的反射发生。

  2. 不用枕:很多爸妈以大人的经验认为宝宝也要睡枕头,事实上1岁以下的宝宝后枕部比较明显,不用枕头时气道较呈现直线畅通,使用枕头气道反而较容易前曲,增加阻塞的风险。市面上有标榜各式的塑型枕头,都是不需要的,这样中间凹陷的“U”型枕头,在宝宝万一翻过来呈现趴睡时,反而会因中间凹陷处更不容易翻回来,增加口鼻被压迫的风险。另有标榜透气枕头,也无法减轻窒息的风险,绝对不能相信号称可以预防窒息的婴儿枕头,在美国甚至是规定不能贩售针对1岁以下婴幼儿设计的枕头。

  3. 不同床:在进行儿童死因回溯分析中,我们还是不时看到因为与大人同床睡觉,发生宝宝被压死的遗憾事件。根据国外的统计,宝宝与大人同床睡觉,发生窒息的风险高出近3倍,死亡的风险达2倍以上。让宝宝自己睡在婴儿床上,是安全的第一步,这需要爸爸妈妈的“坚持”。在4个月之前的宝宝,常常是睡睡醒醒,无法睡整夜或日夜颠倒是爸妈们很大的挑战,好不容易哄睡了,一放到婴儿床上就哭,有时候还要抱整晚,很是折腾。常常哄着哄着,就抱着一起睡在大人的床上,感觉有大人在旁边,宝宝睡得比较安稳,也很容易随手拍拍、哄哄。很多时候遗憾的事就随之而来,爸妈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若是能撑过这段比较难照顾的阶段,宝宝也会“认得”就是要睡在自己的床上,这样对爸妈的睡眠品质也会比较好。有些家庭会觉得空间有限,摆不下婴儿床,或是有二宝或三宝的家庭,常喜欢直接将弹簧床垫并排摆在地板上,一家几口全睡在一起,这也是高风险的安排方式,会压到小宝宝的人更多,且人多、棉被及枕头也多,窒息风险也随之增加。空间有限的家庭可以考虑使用体积较小的“箱型”婴儿床,只要让宝宝有独立空间即可。1岁以前,尤其是前6个月不会翻身的阶段,千万要坚持“同室不同床”。

  4. 不松软:当迎来最珍爱的小宝贝时,家中充满粉红泡泡,不论是从买来的或是亲友送的,婴儿床上常常放满了可爱的小玩偶,但你知道吗?这些松软的物件(包含过软的床垫),与睡眠窒息有关的风险可达16倍,死亡的风险可能高5倍,所以一定要坚守:布置婴儿床就是什么都不要放(clean)。国外宣导“婴幼儿睡眠安全ABC”,就是强调单独(Alone)、仰睡(Back to sleep)、净空(Clean)3大重点。

  5. 不闷热:统计上闷热也会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因为比起闷热,更多大人比较担心宝宝会不会着凉,所谓“有一种冷是大人觉得冷”,往往给宝宝包或穿太多衣物。事实上宝宝新陈代谢率高,体温会比大人高一点,像个“小火炉”,更怕热。最适宜的室温是25~28度,若想知道宝宝会不会冷,摸手是不准确的,比较建议触摸背部,至少不要有闷湿感,且要观察宝宝是否能安稳舒服,不会躁动不安就可以。

03

其他影响婴儿睡眠的因素

除了惊跳反射和睡眠环境,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1. 肠胀气/肠绞痛:小月龄宝宝睡觉不踏实,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就是肠胀气/肠绞痛,一般表现为宝宝持续性、规律性哭闹,每次哭闹时间长且难安抚,宝宝表情痛苦,同时还会出现手脚蜷缩、身体扭动,嘴里吭哧吭哧,面部憋得通红,肚子里还可能咕噜咕噜,宝宝放屁变多,放屁后宝宝哭闹会大有缓解。应对方法包括:喂奶时采用后躺式哺乳、吃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两餐奶之间做排气操、顺时针按摩肚子、哭闹不适时尝试飞机抱、睡不好时可尝试多趴在妈妈肚子上睡。如果这些方法效果不明显,母乳妈妈可暂时选择性忌口一些食物,比如淀粉类食物(土豆、地瓜、山药)、豆类、奶类、鸡蛋。

  2. 皮肤不适:如果孩子存在湿疹或者荨麻疹等,由于皮肤的瘙痒,孩子会本能地扭动,试图缓解症状,并且因为不舒服,所以发出哼唧的声音。因此家长要注意检查确认孩子皮肤的情况,并且及时给孩子使用一些外用药,如果考虑与过敏相关,要注意调整孩子的奶品来缓解症状。

  3. 环境温度: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比较冷或者比较热,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表现。家长要注意监测孩子的体温,并且检查孩子所处的温度、湿度是否合适,不要用包被把新生儿包裹得太紧,以免孩子不舒服。另外,孩子排便、排尿、饥饿等,都可能用扭动等方式来表达。

  4. 维生素D缺乏:有些孩子如果出生之后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也可以引起新生儿的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宝宝出现在睡眠过程中使劲扭动的现象。

04

结语

婴儿睡觉时的扭动和惊跳反射是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忧。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安全的睡眠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现象,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作为家长,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消除不必要的焦虑,还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让宝宝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