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砌龙到龙王:中国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从贝砌龙到龙王:中国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想象中的动物。那么,龙的形象,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龙字就已经出现,但其形象却与任何实有的动物都不完全吻合。龙字象形,巨口、长身曲体,头上有冠饰,这些特征表明,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
南宋陈容画《九龙图》,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仰韶文化的贝龙
已知最早、最清晰的龙的造型,是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出土的贝砌龙形图案,经碳14定年,距今约6460±135年。这组墓葬的墓主为一壮年男子,墓主两侧摆放着用贝壳推砌而成的龙、虎各一。龙长1.78米,虎长1.39米。这“中华第一龙”的造型,巨首张口,略似鳄鱼,但头顶有角;身长蜒曲,略似蛇类,但有四肢;四肢将身体撑起、尾巴从臀部发出后陡然变细,不似蜥蜴类。没有任何动物可与之对应,可见远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已是种想象的动物。
仰韶文化遗址墓葬贝砌龙(上)、虎图案
是灭绝的动物?
有人可能会问:6000多年前是否有一种爬行动物与贝砌龙形图案相吻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小。动物种类虽多,但皆可分门别类。以爬虫类(纲)来说,现生者分为4目:喙头目、龟鳖目、蛇蜥目和鳄目。如果真有贝砌龙形图案般的动物,试问:要归入哪一目?以演化生物学来看,6000年不过一瞬,即使有许多生物灭绝,也不致灭绝到“目”的层级。
是恐龙的后裔?
恐龙在6500万年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中悉数灭绝,此后在地球上再未发现过恐龙的化石。因此,龙绝对不是恐龙的后裔。不过,龙是否是先民看到恐龙化石所产生的联想,则又另当别论。
龙是恐龙的后裔吗?图为安大略博物馆的异特龙与剑龙
是龙卷风?
古人称龙卷风为龙,如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龙卷风,则称为“龙斗”。所谓“飞龙在天”、“龙战于野”,可能都指得龙卷风。但是,龙卷风的漏斗云只有“龙尾”,光凭尾巴是想象不出整只龙的造型的。
它是一种图腾
龙确定是种想象中动物,且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存在了。那么,先民为什么要创造“龙”这种想象的动物?这就要从图腾崇拜说起。华夏文明发展早期,不可能不经历图腾林立的阶段。其后随着迁徙、征服、融合,逐渐涵化成少数几种。从古文献推敲,史前有不少东方部族以鸟类为图腾,经过涵化,就成为“凤”。史前有不少中原部族以鳞虫类为图腾,经过涵化,就成为“龙”。
形态的艺术化
先秦的龙形纹饰,主要见于青铜器,如商晚期的“透雕龙纹钺”、西周早期的“兽面龙纹大鼎”等,不论半具象或变形,莫不巨首张口、头上有角,有时尚有鳞片。到了汉代,龙形文饰主要见于汉画(从画像砖、石拓印的图绘)。汉画中的龙,数量庞大,造型多样,除了巨首张口,头部的装饰明显增多,有些已和后世的造型接近,但须和鳍罕见,眼睛也未见明显突出。不过和先秦的朴素造型相比,已复杂得多了。
商晚期《透雕龙纹钺》
据观察,汉代龙的体型,可大别为兽形、蜥形、蛇形、鳄形等4 类。大致而言,作兽形者通常较短,四肢将身体撑起。作蜥形者通常较长,四肢侧出作匍匐状。作蛇形者无足,但头部仍为龙形。作鳄形者较为宽扁,鳞甲明显,四肢侧出如蜥形。在这4大类中,以前两者为大宗。有些有装饰性的翼,几乎都长在兽形者身上,即古文献所说的应龙。
龙的造型一再加工,艺术化愈来愈高,添加的元素愈来愈多。到了唐代,大致已经定形。唐、宋以降,龙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等特征,也就是我们在图绘中所看到的造型。过度艺术化的造型,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中看不中用。爬虫类学家、台师大生科系杜铭章教授在中华科技史学会演讲时指出,龙的造型不适于水陆生活。
南宋·陈容《九龙图卷》(局部)
行为的起源
既然龙是种想象的动物,那么它的行为当然也出于想象。《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应该是当时的传说。先民认为,龙如同一般鳞虫,也有冬眠行为。入秋以后不再打雷,是因为龙潜入深渊冬眠。打雷之前必有闪电,于是就把电走金蛇,想象成乍隐乍现的龙。有人甚至说,龙字之发音,即打雷的隆隆声。
魏晋时佛经大量译成中文,印度的蛇神那伽(naga)被译为龙,那伽王就顺理成章地译为龙王,其居处就译为龙宫,其女儿就译为龙女。印度人认为,龙宫位于水域深处,藏有大量珍宝,据说《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得的。
从印度传入的龙王、龙宫、龙女等概念,丰富了中国龙的内涵,于是龙从神物,升格为神祇,掌管兴云布雨。《西游记》第九回的泾河龙王,就因擅改降雨时辰及雨量,遭天庭处斩。
印度的那伽能够兴云布雨,带来丰收,但如遭人亵渎,也会带来洪水和干旱。佛教传入后,龙王成为河神,各地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建起龙王庙。根据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说明从前的河神是河伯。
古木老树如遭雷殛,藏在枯树洞里的动物同时会被打死,人们想象:这些古树或动物可能都是精怪,于是龙又有诛除山精木怪的任务。当然,恶人也是诛除对象。龙还能做很多事,为免芜蔓,就不絮叨了。
结语
孔子问礼于老子,离去时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印度教神庙常有那伽雕像。图为吴哥窟巴戎寺山门之护法狮与九头那伽。
龙不是实有的动物,又有谁能知究竟? 让我们以孔子的话作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