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辟邪树只剩五种,柳树因“溜财”说遭冷落
庭院辟邪树只剩五种,柳树因“溜财”说遭冷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文化与信仰的载体。特别是在古代,许多树木被赋予了辟邪、镇宅的美好寓意。本文将为您介绍六种具有辟邪功效的传统植物,它们曾广泛种植于庭院之中,如今却只剩下五种。
桃树
桃树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最具辟邪功效的树木之一。古时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说法,其中的新桃就是用桃木制成的牌匾,挂在家门口以驱邪避凶。《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桃树能连接人间与仙境,其枝干上的“桃都山”之水能洗涤邪恶,保护生灵。因此,民间常有“桃符”、“桃木剑”等辟邪习俗,同时桃树果实甜美,营养价值高,有“桃养人,杏伤人”之说。
银杏树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其叶子形似小扇,秋季金黄灿烂,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在民间传说中拥有神秘的阴灵之力。银杏树寿命极长,如果生长环境适宜,可活上千年。因此,在民间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寓意家族繁荣昌盛、子孙绵延不绝。不过,银杏树结果很晚,民间称其为“公孙树”,意指从栽种到结果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目前,银杏树在南方较为常见,但因其珍贵性,已被列为保护植物。
柏树
柏树因其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的特性,被古人视为永恒与不朽的象征。民间常将柏树栽种在墓地附近,认为其能驱散邪恶,保护亡灵安宁。柏树所散发出的淡淡清香,真的能起到很好的防虫的作用。而且在古代,民间还常把柏树栽种在寺庙、道观附近,现在一些古刹里面,就依然有几百年的古柏树。
茱萸
茱萸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被广为人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山茱萸科植物多生长于海拔400—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每年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登高望远的习俗。古人认为茱萸能避邪驱瘟,保护佩戴者免受灾祸侵扰。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从而形成了插茱萸、佩戴茱萸或用茱萸辟邪的传统习俗。
无患子
无患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过去常被用于洗涤衣物和皮肤,因其果皮含有丰富的皂苷成分。在民间也被称之为“鬼见愁”,因为其果实很像佛珠,在古代也常用来制作佛珠,也就是俗称的“菩提子”。古代民间认为,无患子具有降服大力鬼神的法力,以无患子木制的木棒可除魔杀鬼,故得名“无患”,又称“鬼见愁”。人们相信,佩戴或摆放无患子能够驱散邪恶,带来吉祥。因此在古代也很受欢迎,常被栽种在寺庙里面。
柳树
柳树以其柔软的枝条和婀娜的姿态著称,但在古代,它同样被赋予了驱邪避祟的功能。古人认为柳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吸收并驱散周围的负面能量。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折下柳枝插在门前或佩戴于身,以祈求平安吉祥。此外,柳树的“柳”与“留”谐音,也寄托了人们对亲人、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然而,现在很多人不再喜欢把柳树栽种在庭院里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一句俗语的影响,即“前不栽桑,后不种柳,院里不留鬼拍手”。这句俗语认为柳树的寓意不好,因为柳和“溜”是同音,认为会导致家里的好运、财运、家运等溜走,所以就避讳,现在基本很少有人在院子里栽种柳树了。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民间的六大辟邪树木,每一种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信仰。在过去都被广泛栽种在庭院里,但如今只剩下五种了,而柳树则已经被人打入“冷宫”,甚至是拉入黑名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