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部部署校园监控全覆盖,最高法对校园霸凌“零容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8: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部部署校园监控全覆盖,最高法对校园霸凌“零容忍”

“全国近3亿在校生,高达75%经历过校园霸凌,其中30%左右因校园霸凌患抑郁症,平均每天约40人因此选择轻生。”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校园霸凌问题的严重性。面对这一社会顽疾,教育部和最高法近期联手出击,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措施,旨在为校园霸凌戴上“紧箍咒”。

01

教育部:全方位构建防治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要求。通知明确,各地学校要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法治副校长、德育主任、安全主任、家长代表等,负责欺凌事件的调查处理。同时,学校需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并公布欺凌防治电话,落实首问负责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特别强调了校园监控系统的重要性。通知要求,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欺凌行为。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质疑:“许多霸凌者会自己拍摄霸凌相关视频以获得满足感,因此装上监控也未必能真正震慑校园霸凌。”但更多人认为,这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园安全水平。

02

最高法:对严重欺凌行为绝不姑息

最高法明确表示,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的原则。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的欺凌行为,将依法予以严惩,绝不姑息。这一表态释放了强烈信号:校园霸凌不再是“孩子间的玩笑”,而是可能面临法律制裁的严重行为。

03

校园霸凌治理委员会如何运作?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制度》,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分为受理、调查和处理三个阶段。

  • 受理阶段:学校在接到疑似欺凌事件报告后,应在法治副校长的指导下,认真询问事件细节,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当事学生家长。

  • 调查阶段:委员会需对涉事学生及其所在班级的教师和相关学生分别展开调查,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询问,同时及时通报涉事学生家长。

  • 处理阶段:委员会负责认定事件是否构成学生欺凌,并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提出教育惩戒建议。委员会成员中,法治副校长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参与制定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计划,还负责指导学校处理安全事故纠纷,制止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04

政策实施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政策设计周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证据收集难。许多霸凌行为发生在隐蔽场所,且施暴者往往否认自己的行为,导致取证困难。其次,校园监控全覆盖引发隐私担忧。如何在预防霸凌和保护学生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难题。

此外,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校园霸凌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孩子间的小打小闹”等错误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治工作的推进。正如一位经历过长期霸凌的受害者所说:“家长找到学校,可老师却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应该想想别人为什么招惹你’,对方的家长说‘都是孩子,难免有些小摩擦’。”这种态度无疑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05

国际视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全球范围来看,校园霸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半数2-17岁儿童(超过10亿人)每年遭受某种形式的暴力。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

例如,瑞典通过立法全面禁止体罚,并投资育儿辅导服务;英国承诺与伙伴共同发起全球工作组,通过学校教育减少校园暴力;西班牙则致力于出台新电子网络法律,以提升网络安全。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06

结语:让校园成为安全的港湾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而不是恐惧的来源。教育部和最高法的联合行动,体现了国家对校园霸凌问题的高度重视。但要真正根除这一顽疾,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