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激活消费新潜能,赋能文旅发展新方向
“首发经济”激活消费新潜能,赋能文旅发展新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从苹果、星巴克、LOEWE在上海推出首店、首发、首展,再到霸王茶姬、京东电器等在上海发布一系列高能级首店……“首发经济”正成为品牌争夺的热点。何谓“首发经济”?它发轫于首店,最初用于描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开设的第一家门店。如今它在内涵和视野上又有了新拓展,远不止“第一家店”的字面含义,成为拉动市场消费的火车头。
正是看到首发经济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布局首发经济,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2023年全市新增首店达1215家,同比增长13.2%;北京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店485家,其中既包含第一家品牌门店,也包含品牌新布局的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另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各地已累计发布48个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与措施。今年初,重庆发布政策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着力培育“必购必带”品牌;今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提供进口首发新品通关便利等举措……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首发经济对于提升城市能级、升级城市消费的巨大潜力,相继推出包括给予资金支持、建立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等务实举措支持首店首发经济。此外,成都、深圳、重庆、南京、杭州等城市首发经济增长势头明显。着眼未来,首发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营主体的持续创新和城市商业的提质升级,需要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协同发力,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以更高品质供给激发消费潜能。
我国首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首发经济”,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其特点:一是强调首次;二是强调链式发展全过程;三是强调引领性、潮流性。首发即具有先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
据此,“首发经济”与“旅游经济”一样具有“新奇特”属性,如“首店”可以是全球首店、中国首店、区域首店等,通过这些首店的开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以及个性化、引领性、潮流性的选择和体验。假如协同运筹得当,或可相得益彰,互为支撑,融合发展。
1.一二线城市率先发展,三四线城市、部分县域逐步梯次跟进。我国首发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整体高速增长。上海起步较早,北京、成都、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也加快发展步伐。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上海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首店达4881家,平均每天新增2.7家首店。根据赢商大数据,上海的零售类首店数量占全国的比重高于30%。
近五年“全国零售首店”TOP10城市|来源:网络公开
目前,在首发经济区域布局方面,我国基本上呈现出上海领先,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紧随其后的“一超多强”格局。此外,三四线城市、部分县域也逐步梯次跟进。整体看,首发经济区域聚集特征较为显著,2023年全国首店华东地区占比为49.25%,占全国首店总数的近二分之一。
《2023全国首店经济发展报告》|来源:网络公开
不同的城市在推动首发经济过程中,对于品牌和模式的选择各有侧重。从品牌角度来看,首店通常分为品牌首店、副牌首店、旗舰首店、产品线首店;从地域角度来看,首店一般分为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区域首店、城市首店。一线城市更倾向于引进高端品牌首店、能级较高的中国首店甚至亚洲首店、全球首店,例如,上海的Costco中国大陆首店、Apple中国大陆最大旗舰店。二三线城市更倾向引进区域首店、高端副牌首店,以及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旗舰首店,如,重庆茶颜悦色西南首家主题概念店、MANNER COFFEE区域首店。
首店分布|来源:网络公开
2.新业态、新概念层出不穷,城市特色与品牌有机结合首发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推进首发经济的过程中,城市特色与品牌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例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引进的首家乐高品牌店,以故宫为灵感,创作了巨型屋檐,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打卡,成为旅游的新热点。目前,还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S级品牌已经不多,面对这一挑战,一些国际品牌开始寻求新的进入策略,通过开设概念店来迎合中国市场,例如,耐克在上海开设了全球首家House of Innovation,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和最新科技产品。
成都消费地区|来源:网络公开
在新时代,消费者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转向了体验和服务。在此背景下,首发经济也在不断升级发展,新业态、新概念层出不穷,从传统的零售、餐饮向艺术人文、体育、生活方式等更广泛的概念品牌转变。滑板、滑雪、潮玩等小众服务型新消费类首店品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市场的新宠,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流量和活力。运动健身、康体生活、文化生活、生活美学等服务型业态,正在成为首店首发的发展主体。部分新兴品牌尝试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顾客体验,例如,喜茶推出的“喜茶GO”无人智慧店。这些业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体现了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此外,随着我国国货品牌的崛起,一些本土品牌也通过开设首店、旗舰店来强化品牌影响力。例如,国民品牌“大白兔”的全球首店在上海开设,成为国潮文化新地标。
上海商场|来源:网络公开
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品牌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线下品牌正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来增强品牌效应。一些实体首店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通过线上互动和内容营销,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有效放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规模。一些品牌通过在线上首发新品,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催生了“数字化首店”的概念,为首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线上品牌也开始走向线下,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随着线上流量成本的增加,许多线上品牌开始探索线下市场,以获取更稳定的客户基础和更丰富的消费体验。例如,国内设计师品牌MURMUR MI、护肤品牌薇诺娜、户外品牌蕉下、女装品牌CHICJOC等线上品牌都通过开设线下首店和发布线下首发产品线,实现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深入拓展。
“首发经济”四个特征
首发经济是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在首发产品服务全周期互动背景下,首发经济会激发消费热情,引领消费时尚,不仅能够催生新消费增长点,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也能够助力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魅力。具体来看,首发经济有以下几个特征——强调品牌建设。
品牌是首发经济的核心载体,首发经济是品牌与城市进行双向选择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品牌是融合了名称、标志、价格、声誉、价值观等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可复制性、拓展性和唯一性特征,首发经济归根结底是一种品牌经济,通过品牌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强调创新驱动。不论是本土化“原创”品牌孵化和培育,还是“引入”的模式首创、产品首秀、品牌首发、活动首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首发经济通过搭建更有影响力的展示平台,实现了从理念形成、产品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到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全链条过程的创新,催生消费增长新动能。
特色品牌店|来源:网络公开
强调消费引领。首发经济通过举办首店、首秀、首展、首演等活动,推动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引进与研发,打造更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新奇”“独特”“时尚”“创意”“限定”等产品与服务,增添城市商业活力。
强调因地制宜。受人均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演进阶段等因素影响,首发经济发展的空间存在梯度差异。针对不同城市消费者类型,应探索差异化的首发经济布局。例如,沿海消费城市要考虑更多国际消费者的购买喜好,选取品牌知名度更大、时尚引领性更强、首发影响力更广的首发品牌;内陆消费城市应更加重视对本土优势产业的开发,培育更具地方特色的首发产品品牌。
特色品牌店|来源:网络公开
“首发经济”与“文旅经济”关系分析
首发经济在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通过市场需求带动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塑造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超大城市、全球城市都在积极推进首发经济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化和旅游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思考。文化和旅游首发经济即在文化与旅游领域内,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优势,通过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体验、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以此吸引游客并刺激消费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文化和旅游的首发经济是首发经济总体概念下的一个具体方面,但从更加广义的层面来理解,首发经济就是文旅经济。事实上在推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内”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对外”面向区域,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发经济在消费者层面就是文旅经济,如果地方希望引入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资源,一定离不开创新,离不开首发。总而言之,首发经济和文旅经济,具有天然耦合的特点。
通过梳理政策,可以发现,首发经济的部署对城市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城市的创新能力优势。首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人才、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要素保障,以带动首发产品的研发、发布、展示、推广与销售等全流程的优化提升。而超大城市往往具备较为完善的支撑创新的制度和技术体系,能够为发展首发经济提供可靠的物质技术保障,从而提升首发经济的新鲜度与独特性。
北京环球影城|来源;网络公开
其次,首发经济需要城市具备消费能力的优势。足够的消费需求与是首发经济的前提。消费者众多、消费力强大的超大规模市场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由此可以助力首发产品快速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超大城市多层次、宽领域的市场消费结构为各类首发创新提供了不断尝试和完善的空间,促进首发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推动首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是城市扩散能力优势,这是推动首发经济发展,引领消费潮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强大的扩散能力带来资源的集聚,有助于首发产品快速形成品牌聚集效应,另一方面,扩散能力强的城市能够通过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空间溢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最后是枢纽地位优势。
首发经济离不开通畅的商贸、物流与交通运输等体系保障,具有枢纽优势的城市往往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与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能够为首发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开放体系。因此,只有具备了这四点前提条件,才能为城市部署首发经济提供充足保障。
后 记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首发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以Z世代为例,他们是“首发经济”背后的主导购买力,倾向于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分享”的方式来表达个性和建立社交联系。而“首发经济”所带来的打卡、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也满足其社交分享的需求。“首发经济”的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为品牌带来了持续的市场关注和经济效益。随着“首发经济”的不断演进,可以预见,它将继续作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传统与创新的重要桥梁,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在首发经济带动下,城市选择品牌,品牌选择城市,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首发经济以创新为特征,新产品、新内容、新场景等迎合了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化的消费发展趋势。也要看到,消费持续向好仍面临挑战,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更好发挥首发经济带动作用,除了构建更加完善的首发经济生态体系,还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未来要继续要着眼于加快消费升级,丰富推进首发经济发展的各类举措,抓住促进消费场景创新的重点,以点带面扩大首发经济的辐射面。
END
转载自:沉浸城市;来源: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经济日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思马记;匠工营国;央视财经。只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