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专家:七岁孩子如何科学增高?
浙大儿院专家:七岁孩子如何科学增高?
寒假期间,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在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长高问题。其中,一些家长因为发现孩子几个月只长了1-2厘米而感到焦虑。对此,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表示,冬季孩子生长缓慢是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忧。
冬季生长缓慢是正常现象
董关萍主任解释说:“冬季相较于春夏而言,由于光照减少,孩子户外运动量降低,以及感冒发烧等原因,导致孩子冬季就是比春夏季节长得会更慢一点。其实这种‘冬季长得慢’的情况是正常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季节有着密切关系。春季(3-5月份)是儿童生长速度最为迅速的时期,一年中青少年儿童的春季长高速度是其他季节的2-2.5倍,而冬季长高的速度则是相对缓慢的。
科学认识儿童身高发育
儿童身高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占70%,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占30%。虽然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但通过科学管理和个性化干预,可以充分发掘孩子在这个30%的后天机会窗口中的生长潜力。
遗传因素
遗传身高也叫作靶身高,计算方法为:男孩身高等于父亲身高加母亲身高再加13的和再除以2,女孩身高为父亲身高加母亲身高减13再除以2,单位都是厘米,计算结果上下有6.5厘米的波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儿童身高的发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安排合理运动和保证足够睡眠等手段,可以帮助儿童在后天环境中获得最大的身高增长空间。
科学增高的三个关键要素
1. 营养供给
寒假期间,家长需要给小朋友们安排均衡的饮食,应有节制,更不能饮酒。推荐低盐、低脂、低糖和优质蛋白的“三低一优”饮食,既可以为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还不会热量过高,转化成脂肪。饮食上,应优先选用营养素丰富的天然食材,如鸡蛋、瘦肉、鱼、虾、蟹、蛋类、豆腐、牛奶,这些食物脂肪含量适中,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牛奶、酸奶、奶酪、深色叶菜等是钙的最佳天然来源,应尽量避免能量密度高但缺乏营养素的加工食品,例如:饼干、蛋糕、糖果、薯片等。在家也要多喝水,不建议用任何含糖饮料及果汁来替代饮用水。
2. 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因此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可以促进身高增长,尤其可以多做纵向运动,如跳绳,跳远等锻炼下肢为主的运动是较为适宜促进孩子生长的运动。寒假期间,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外出户外运动,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更有利于骨骼生长。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以及适宜的强度与时间,循序渐进,强身健体,冬季气候寒冷,出门活动时需注意保暖,做好热身。每天最好能进行1小时左右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其中每次运动最好能持续20分钟以上。
3. 充足睡眠
睡眠一方面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进而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睡觉前不要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儿童处于兴奋状态;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睡前活动,如阅读课外书、听安静的音乐等。睡前也要避免进食,不然易引起腹胀、反流,还容易发胖,且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和利用。
身高管理要趁早
在没有到身高管理门诊问诊之前,曾先生的女儿是一个特别胖的小姑娘,骨龄已经超前。医生告诉曾先生,想要孩子长高,一定要控制好孩子体重。“肥胖是身高增长的大敌,肥胖会显著增加性早熟的风险,而性早熟将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进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原春青表示。看完身高管理门诊之后,曾先生一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体重,孩子体重指数逐渐达到正常水平,并稳定下来。曾先生女儿此次生长发育评估显示,虽然骨龄仍偏大,但比起未干预之前,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医生预测,按照目前情况保持下去,曾先生女儿身高最终能长到163厘米,比她的遗传身高要高出约5厘米。
专业指导很重要
近期,关于给孩子打生长激素针增高的话题引发热议。专家强调,生长激素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前要进行严格检查,对符合适应证、无禁忌证的才可以使用,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期间还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生长激素既不是想用就用的灵丹妙药,也非洪水猛兽。
最后,专家建议,寒假期间,家长应多抽空在家陪伴孩子,少批评、常交流,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益于身高的增长。同时,在春节期间,不论是外出游玩还是走亲访友,注意孩子的卫生,平时勤洗手,避免感染,降低疾病对身高增长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