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美术馆成文化新地标,黄牛埔如何助力黄江蝶变
镇级美术馆成文化新地标,黄牛埔如何助力黄江蝶变
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美术馆707个,共举办展览9813场,同比增长36.5%,参观人次6217.9万,同比增长86.4%。在“美术馆热”正盛的当下,黄牛埔美术馆带着黄江的艺术审美走进公众视野。自2023年开馆以来,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首次将年会和展览选定在这间镇级美术馆,紧接着,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广东七家(黄江)邀请展在此落地,王镛书法展的广东首站也选定于此,再到如今举办“翠染山河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六人展”,黄牛埔美术馆可谓“开馆即顶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俊
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张建京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惠东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周汉标
黄牛埔美术馆专职副馆长邓浩凡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
展厅内,观众时而细细观赏,时而讨论青绿山水画意境。邓浩 摄
自然与艺术和谐共生
作为东莞最年轻的美术馆之一,黄牛埔美术馆已成为美术爱好者必打卡的场馆。从黄牛埔美术馆落成至今,黄江以美术释放城市活力的效果日益凸显。专家们认为,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俊认为,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三个——政府重视、环境优美和美术馆自身的快速成长。短短一年多时间,黄牛埔美术馆已成为东莞市文化地标式建筑,可见黄江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2023年12月,他第一次来到黄牛埔美术馆参加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年会,当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黄牛埔美术馆坐落在森林公园旁,林木茂盛,湖水掩映,一旁还有绿道、观光亲水平台等设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当时,美术馆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活动场地,助力了广东中国画发展,也为当代美术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周汉标认为,美术馆能激活黄江文化基因,关键在于其为乡村带来的独特艺术体验与文化价值。它提供了一个让艺术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平台,以艺术的渗透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以艺术的传播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以“翠染山河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六人展”为例,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源于中国古代,从宋朝《千里江山图》开始,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馆将其带到乡村,挖掘乡村文化中的潜在艺术元素,使村民能够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认知与欣赏水平。
黄牛埔美术馆专职副馆长邓浩凡认为,黄牛埔美术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在激活黄江文化基因上功不可没。其建筑以“山浮于水,山影于水,山溶于水,六合山水,山水自然”的理念,巧妙融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元素,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为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另一方面,美术馆以艺术作品展示为核心,开展各类美育活动、艺术教育与交流,从专业的展览陈列到深入的学术研究,从艺术培训到文化讲座,满足了黄江居民对艺术的需求。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还注意到黄牛埔美术馆在公共美育上的作为。美术馆为中小学学生开展免费的绘画、书法等培训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美术和书法的兴趣、动力,这些公共美育活动在本土播撒下美术文化的种子,丰富了本土艺术的内涵。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在当下,黄江想要借美术之力提升文化内涵、塑造城市形象,主要面临哪些优势和劣势?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惠东认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私人美术馆与社区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当代中国公共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黄牛埔美术馆应运而生。作为一家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美术馆,其功能应当主要体现在提升公众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展公共文化交流与服务、塑造所在城市的文化形象。黄江镇地处珠三角地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文化特色,这是黄牛埔美术馆未来得以兴旺发达的两个重要支点。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周汉标认为,黄江重视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了黄牛埔美术馆,这是黄江当前的优势,且黄江在地理上处于东莞的重要位置,有一定经济基础,能够在文化建设上有所投入。然而,黄江的劣势也很明显。黄江以工业为主,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氛围较弱,且美术水平目前在东莞处于中等,缺乏优秀的美术人才和艺术创作能力。与文化建设发达的江浙地区相比,黄江在文化建设上仍有较大差距。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认为,文化作为一张名片,改变了黄江以往的刻板形象。在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带动下,黄江呈现出充满活力、形象美好的新面貌,使黄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但目前在文化发展上的财力有限,持续性和开拓性的创新仍受资金和成本压力的制约,美术馆办展频率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精心经营,以吸引高端艺术家,提升本土艺术水准和独特性。
黄牛埔美术馆专职副馆长邓浩凡认为,群众的喜爱也是黄江发展美术事业的优势之一。黄江有一批热爱艺术的学生、老师和群众艺术家,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着当地艺术氛围的培养。同时,作为东莞美术馆联盟的成员单位,黄牛埔美术馆借助联盟资源,让自身的活动和宣传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但与市区相比,黄江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一些大型活动的影响难以辐射进来,在吸引外部资源上仍有难度,未能有效触达更多外地游客和不同年龄段的潜在观众。
立足本土,挖掘特色
专家们对黄江在美术事业发展上的创新提出了建议。许俊建议,其一,注重美术馆面向基层的特殊功能,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传播方式,将当代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融入本地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和更多认同。其二,探索“互联网+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模式,推动各类乡村文化实践和美育活动开展。其三,提升展览质量,高质量的展览可以收获好的影响和传播效应,同时要保证展览活动有宽裕的展期,让观众可以在“慢时光”里欣赏和体验,才能树立起黄江的美术品牌。
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张建京认为,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是让人知道它的历史,美术馆是让人知道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对于美术馆而言,研究本土是很重要的。黄牛埔美术馆应该要研究黄江镇的历史以及所有和文化艺术有关系的内容,开发、挖掘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呈现在展览空间里,并立足本土,通过东莞美术馆联盟等渠道,促成与全国顶流美术馆的馆际间交流,吸引更多外来艺术家来到黄江,输送更多的文化食粮给本地群众,扩大美术馆的容量和影响力,反向促进黄江镇美术事业的发展。同时,美术馆其实是一个大概念,单纯做美术展览是不全面的,美术馆可以和任何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现在流行的戏曲、舞蹈、音乐等元素都可以融合呈现在美术馆中,以跨界的交流互动让美术馆越发绽放出自己的活力。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惠东建议,首先要加强馆际合作和业内交流。东莞作为当代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它的公共文化事业有着丰厚的基础,美术馆为数众多,并组成了区域美术馆联盟。黄牛埔美术馆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在互补互促中打造自身品牌。其次,强化自身的地域性文化特色是值得深入努力的方向。明清以来,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广东地域美术的意义无可替代,对于中国美术乃至世界美术,都是一个交流与交融的极好范本。在此情况下,黄牛埔美术馆可以充分打造、强化自己的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的学术品牌。比如,对岭南地域美术的发掘、对近现代美术的发掘、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互动的发掘,都是值得深入开展下去的课题。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周汉标建议,黄江可以通过与高等美术学院合作举办高研班,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推动美术教育进课堂,培养下一代的美术人才;可以打造艺术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多元平台,吸引更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驻。他期待黄江的美术品牌能够在未来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更多人关注黄江的文化艺术,推动黄江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从工业强镇到文化强镇的转变。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黄江分会会长刘鹤飞建议,美术馆可以充分借助黄江书法爱好者受古文字影响大的特点,举办全国或全省范围的古文字书法展,吸引众多书法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用丰富的内容与专业的视角,展示多元风格作品,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打造有辨识度的书法品牌。同时,美术馆还可以在美学及儿童美育方面拓展范围,邀请全国艺术家加入黄江文化建设,分享美学理念、专业知识与经验,激发儿童兴趣。希望黄江能够在文化建设上有开放的胸怀和眼界,不断创新,形成具有独特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打破馆与城的“围墙”
想要将黄江打造成为一间“开放的美术馆”,专家们提出了建议。张建京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艺术生态涵养的问题。想要把城市打造为一间“开放的美术馆”,它的主要阵地还是美术馆,但要依托美术馆去打造发散型的艺术生态。通过公共教育的各种形式,固定的物理建筑可以发散到各个乡村、社区,“流动的美术馆”可以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用文艺的浸润度、存在感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是美术馆作为文艺阵地最重要的工作职能。要让黄江因为黄牛埔美术馆,满镇都是文艺范儿,这应该是黄牛埔美术馆存在的理想状态。
许俊认为,作为一家地方美术馆,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开放性?就是要在立足本地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将视野延展至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把各地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引进到美术馆来展览。当地的美术爱好者和观众能近距离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对提高文化素质、普及艺术审美、建设精神文明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黄牛埔美术馆专职副馆长邓浩凡介绍,今年,黄牛埔美术馆计划每个月开展一场“美术馆之夜”活动,融合书法、绘画、工艺制作体验、文化讲座、艺术交流、亲子互动和主题文化节庆活动,为黄江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在加强馆校共建方面,黄牛埔美术馆将利用美术馆的展览资源,把优秀展览下沉到学校展览,让全镇师生能欣赏到优秀艺术作品,并推动黄江镇特色项目品牌学校创建,展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成果,丰富美术馆的展览内容和文化内涵。此外,值得市民期待的是,今年黄江将由镇文化服务中心牵头,联合文化馆、图书馆,在每个月的周末举办一场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周末艺聚”,包括艺术沙龙、艺术培训、绘本阅读、音乐舞蹈表演等,让更多黄江群众接受到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