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用量有讲究,浙大医生提醒谨防过量
阿司匹林用量有讲究,浙大医生提醒谨防过量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雅逊再次提醒广大患者,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药物,其使用剂量和方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过量服用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阿司匹林过量的危害不容忽视
阿司匹林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服用。孙雅逊医生指出,阿司匹林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肠胃不适与出血: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肝肾损伤:作为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伤。
血液系统异常: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过量服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如皮下出血、身体自发性出血等。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水杨酸中毒:表现为头晕、耳鸣、多汗、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哮喘、呼吸暂停、心律不齐等,需要立即就医。
如何判断是否过量?
阿司匹林的常规用量因用途而异。例如,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时,推荐剂量为每日75-150毫克;用于退烧时剂量约为375毫克;用于抗炎时剂量甚至可达1克。因此,“过量”的定义是相对的。
如果正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患者,即使摄入稍多,也可能仍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但对于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来解热、镇痛、抗炎的患者,过量服用则可能引发药物中毒。
过量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疑似阿司匹林过量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腹泻、呼吸加快、视力障碍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洗胃、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日常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即使是偶尔漏服,也不建议第二天加倍剂量补服。
定期检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监测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与阿司匹林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关注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如胃部不适、皮疹、出血倾向等,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孙雅逊医生强调,阿司匹林不是万能药,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限。是否需要长期服用,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决定。切勿盲目跟风用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