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康复迎来新突破:手术与脑机接口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
脑梗康复迎来新突破:手术与脑机接口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据统计,我国脑中风患者已达3000万人,患者进入慢性期后的偏瘫肢体功能重建,始终是世界级医学难题。近年来,我国在脑梗康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神经交叉移位手术:让一侧大脑控制双手
2024年6月,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团队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团队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手术来治疗偏瘫。
这种手术方式的原理是将瘫痪侧手对应的大脑神经纤维缝接到健康侧脑对应的神经元上,从而新建脑功能环路。徐文东教授解释说:“这就好比拆弹专家,要在一堆混杂的线里,剪断唯一的、正确的线,再与另一根唯一的、正确的线连接起来。”
目前,徐文东团队已完成超过3000例此类手术,手术有效率接近90%。大多数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完成拧毛巾、穿衣服、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甚至可以使用手机。
脑机接口技术:让大脑直接控制机械手
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上海交通大学孵化的念通智能公司正在研发我国首个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该设备通过采集和解码脑电信号,实现大脑对机械手的直接控制。
念通智能公司创始人束小康博士介绍,患者通过运动想象激发脑电信号,设备接收到信号后会向机械手套发出抓握指令,从而形成“中枢—外周—协同”的神经闭环回路。经过反复训练和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回路可以得到重塑。
目前,该设备已在华山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对168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康复效果比传统疗法高出25%以上。一旦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这种新型康复设备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传统康复训练方法
传统的脑梗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
-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 作业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等
-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 中医康复:包括针灸、推拿等传统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康复周期较长,效果也因人而异。相比之下,神经交叉移位手术和脑机接口技术代表了脑梗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望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康复领域必将迎来更多创新。徐文东教授团队正在研究如何为失语症患者重建语言环路,而念通智能公司也在开发适用于下肢瘫痪患者的脑机接口设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脑梗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梗康复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患者完全有可能重获新生。我们期待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早日普及,为更多的脑梗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