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布局百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化服务让老人乐享晚年
北京布局百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化服务让老人乐享晚年
“饭送到了,送到这屋来,我吃完了以后,志愿者把碗收去给刷了,刷干净,我们心里暖乎乎的。”这是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刘天顺老人对中心服务的评价。作为北京市2024年新建的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之一,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以其贴心的服务和创新的模式,正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位于朝阳区安贞里一区11号楼,紧邻安贞公园和安贞医院,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中心建筑面积991平方米,设有46张床位,主要接收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中心内部设施齐全,设有配餐室、洗衣房、淋浴室、综合娱乐室、卫生保健康复服务室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心的一大特色是其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在17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置了老年学堂、康养理疗室、法律咨询室、志愿者工作站等功能区域。老年学堂有专门的授课时间,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练声乐、学书法,享受学习的乐趣。中心还配备了智能点餐和结算系统、智慧照护及信息化健康检测管理系统,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的送餐服务深受老年人欢迎。志愿者会将热乎的餐食送到不方便下楼的老人房间,用餐后还会帮忙收拾餐具,这种贴心的服务让老人们感到十分暖心。此外,中心还与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中医保健、康复训练、健康体检、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
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平均每天净增800人。预计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市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布局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2024年,北京市新建的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通过验收,共设置普惠床位5698张,总体具备集中养老、养老助餐、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心理服务、疾病筛查等服务功能,可惠及155万老年人。这种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聚焦老龄化程度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密集地区,整合辖区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提供就近便捷的普惠养老服务。
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难题,也为北京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正在让“养老”变成“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