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伐高步频,超慢跑助力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
小步伐高步频,超慢跑助力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
近年来,“超慢跑”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在日本和台湾等地掀起热潮。这种运动方式不仅简单易行,更因其对血糖控制的显著效果而受到糖尿病患者的青睐。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的冯康医生表示,超慢跑通过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加强肌力、燃脂减重,同时对血糖控制也有积极作用。
什么是超慢跑?
超慢跑,顾名思义,就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跑步。台湾退役军人体适能教练徐栋英在其著作《核心逆龄·节拍超慢跑》中提出,超慢跑的核心要领是:小步伐,高步频,每分钟保持180步的节奏,同时做到“不疼、不痠、不硬、不喘”。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在家或室外进行,既适合个人锻炼,也适合群体参与。
超慢跑与血糖控制
超慢跑为何能帮助控制血糖?家医科医师李唐越解释道,超慢跑时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这一区间最有利于脂肪燃烧。同时,这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从而达到稳定血糖的效果。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将300名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健康咨询并改变生活方式,另一组则不作干涉。结果显示,改变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等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而另一组患者的病情则没有好转。
超慢跑的多重健康益处
除了控制血糖,超慢跑还带来了诸多健康益处。台湾健身运动医学推广协会理事长陈俊忠教授指出,超慢跑是一种高效能、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它不仅能强化心肺功能、改善血糖问题、保持肌肉量、促进循环和代谢,还能锻炼全身肌肉,特别是慢肌纤维,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健康状况。此外,超慢跑的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有助于减脂瘦身,同时又不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超慢跑对关节的冲击较小,不会造成过度压力,非常适合膝关节不好的人。而且这种运动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一双运动鞋和一个计时器,就能随时随地进行。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进行超慢跑?
虽然超慢跑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运动选择,但在进行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空腹运动: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监测血糖水平:运动前后应检测血糖,确保血糖水平适中,避免过低或过高。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应保持可以聊天但无法唱歌的速度,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要充分热身,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避免赤脚运动。
补充水分:运动前后要注意补水,避免脱水。
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运动,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
结语
超慢跑以其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特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运动首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超慢跑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运动疗法,更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通过规律的超慢跑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还能促进心血管健康,减轻体重,全面提升身体健康状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超慢跑时需要注意伤口护理、运动强度、水分补充等方面,以避免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