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创筛查技术问世,结直肠癌早诊率有望大幅提升
新型无创筛查技术问世,结直肠癌早诊率有望大幅提升
结直肠癌,这个全球第三大癌症杀手,正在中国悄然蔓延。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2%。
然而,一项突破性技术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杨教授团队与华大基因合作,推出全新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通过代谢组学和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实现了无创、便捷、高效的早期诊断。
无创筛查:告别“尴尬”与痛苦
传统的结肠镜检查虽然准确率高,但其侵入性操作和复杂的准备流程,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据统计,约一半的受访者因害怕肠镜检查过程或认为费用太高而放弃筛查。
“我们希望通过开发无创、便捷的筛查技术,提高患者的筛查意愿,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孙杨教授表示。
双重检测:精准锁定早期病变
新技术结合了代谢组学和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两大前沿技术。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251名参与者(包括422例结直肠癌患者、39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4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发现了油酸和别胆酸这两种关键代谢物。
“油酸在结直肠癌中显著富集,而别胆酸则呈现消耗趋势。”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了这些代谢物的功能,发现油酸能促进肿瘤生长,而别胆酸则具有抑制作用。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建立了包含17个血浆代谢物的诊断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区分结直肠癌与健康受试者方面表现出色,诊断性能优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
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除了提高筛查率和诊断准确性,新技术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元。而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患者,治疗费用可降低50%以上。
“这项技术不仅能提高筛查效率,还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筛查
专家提醒,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特别是有家族史、遗传性疾病史或炎症性肠病史的高危人群。通过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尽快推广普及,让更多人受益。”孙杨教授表示,“未来,结直肠癌有望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这一突破性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结直肠癌将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