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会引发宝宝腹泻?专家解析及饮食指南
母乳喂养会引发宝宝腹泻?专家解析及饮食指南
母乳喂养真的能缓解宝宝腹泻吗?这是许多新手爸妈在面对宝宝腹泻时最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为母乳妈妈提供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
母乳喂养与宝宝腹泻的关系
母乳喂养对宝宝腹泻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注意的情况。
母乳喂养的保护作用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不仅提供了全面且易吸收的营养,还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够帮助婴儿建立早期免疫防御系统。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能够调节婴儿的免疫反应,增强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腹泻的风险。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更少发生腹泻。母乳中的低聚糖和人乳寡糖(HMOs)是重要的益生元,能够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母乳喂养也可能引发腹泻
尽管母乳喂养有许多优点,但有时也会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情况。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母乳中的前列腺素: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前列腺素,这是一种可以刺激肠道蠕动的物质。对于一些敏感的婴儿,这可能会引起肠道过度活动,造成腹泻。
- 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儿可能对母乳中的乳糖不适应,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 母亲饮食因素:母亲的饮食习惯可能影响母乳质量,过于油腻、生冷或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使母乳变得难以消化,导致婴儿腹泻。
母乳妈妈的饮食注意事项
母乳妈妈的饮食直接关系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忌食补品
不少家庭会给乳母各种“十全大补”,但这种做法可能弊大于利。从中医的角度,性早熟最常见的证型是阴虚火旺证,所以中医药治疗性早熟最常用滋阴降火法,可以理解为清泻肾火,重点在一个“泻”字。而补品往往补肾的居多,“补”肾无疑是泻肾火的对立面,故有促进发育的风险。所以,任何保健品或补品,尤其有补肾作用的,都有导致性早熟的风险,都不推荐乳母食用,也不推荐给宝宝食用。保健品或补品比如党参、燕窝、牛初乳、蜂王浆、花粉、蝉蛹、鹿茸、海参、海马等等,都不推荐。
忌酒戒烟
酒精可通过母亲的乳汁进入孩子体内。而吸烟会影响泌乳量,也会让孩子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中,有导致孩子呼吸问题、肺部或耳部感染的风险。所以哺乳妈妈应忌酒戒烟。
慎用咖啡和药物
部分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如果母亲每日喝咖啡超过3杯,宝宝可能会出现烦躁或难以入睡。一些宝宝可能因为很微量的咖啡因就会诱发过敏,故哺乳期妈妈需谨慎饮用咖啡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哺乳妈妈因病需要服药时,不可盲目服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认该药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安全。如果哺乳妈妈不得不服用某种药物,且该药对宝宝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可以考虑暂停母乳喂养,暂时选用母乳代乳品。
宝宝过敏时的饮食调整
如果母乳喂养宝宝出现过敏,可不停止母乳喂养,但是妈妈需进行饮食回避,即暂时不吃常见致敏食物,包括上述8种容易过敏的食物,并且回避至少2~4周。
如果母亲饮食回避后宝宝过敏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则母亲可以选一种回避的食物吃回去,注意是一样一样地加回去,不要同时好多种,并且观察3~5天,这样可对常见致敏食物清单中该妈妈哺乳期哪类食物能吃、哪类不能吃做一个排查。如果妈妈吃回去某种食物,宝宝未出现过敏症状,则代表该妈妈哺乳期可以常规食用此种食物。如果妈妈吃回去某种食物,宝宝再次出现过敏症状,则代表该妈妈哺乳期不能吃此种食物。
如果母亲严格饮食回避仍不能改善宝宝的过敏症状,此时考虑回避无效,则母亲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是对于这样都母乳过敏,甚至生长落后的宝宝,可以考虑终止母乳喂养,尝试用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替代喂养。
实用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母乳妈妈应该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保证营养均衡。适量多吃一点鱼、禽、蛋、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注意粗细粮搭配,记得吃新鲜蔬菜水果。
合理安排饮水:宝妈每天应多喝水,而且多吃带汤水的食物,但喝汤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餐前不要喝太多汤,否则会减少食量,不利于补充营养;
其次,喝汤的同时要吃肉,因为肉汤的营养成分大约只有肉的十分之一。
最后,不宜喝多油浓汤,太浓、脂肪太多的汤不仅会影响宝妈的食欲,还会引起宝宝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避免过度进补:月子期间不需要过度进补,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产后头几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关注宝宝反应:如果发现宝宝出现腹泻、过敏等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咨询医生建议。
母乳喂养确实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宝宝腹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科学合理的母乳喂养,结合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