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西静乐县少年献血浆风波:违规操作还是监管失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西静乐县少年献血浆风波:违规操作还是监管失职?

引用
观察者网
10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GongSi/2024_03_23_729413.shtml
2.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ed/2024-09-23/doc-incqctzq6797530.shtml
3.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152966.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M626BM0556480M.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3F1UIO0514CKLE.html
6.
https://juejin.cn/post/7432859073820491826
7.
http://www.cplian.com/news/563.html
8.
https://www.yinsfinance.com/article/1337920.shtml
9.
https://finance.sina.cn/2024-03-21/detail-inanzvux5255754.d.html?vt=4&cid=76524&node_id=76524
10.
http://www.eeo.com.cn/2024/0707/670920.shtml

近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一名19岁少年在8个月内献血浆16次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血浆站声称其操作符合国家规定,但这一事件仍引起了人们对献血浆规定的质疑。

01

事件回顾与最新进展

2024年1月15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一名19岁少年在家中突然逝世。其父赵志杰在整理其遗物时意外发现,该少年在逝世前的8个月时间里疑似连续被抽采血浆多达16次,最短的间隔天数仅为12天。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涉事企业忻州天坛生物单采血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忻州天坛生物”),该公司隶属于天坛生物旗下,是一家在忻州市部分县、区开展血浆采集业务的公司。

针对此事,天坛生物回应称报道中提及的最短献浆间隔天数为12天为不实信息。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少于14天。同时,公司也强调,每次采集供血浆者的血浆量不得超过580毫升(含抗凝剂溶液,以容积比换算质量比不超过600克)。

目前,忻府区工作专班已经进驻涉事企业,正在对该企业采集血浆的组织动员、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红蛋白检查等工作环节以及死者赵某献血浆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核实。

02

献血浆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献血浆者须知(2021年版)》,献血浆者只接受单采血浆机采集血浆,拒绝手工操作采集血浆。同一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内累计献血浆次数不得超过24次。每次献血浆量不得超过600克(含抗凝剂)。此外,单采血浆站严禁采集非划定采浆区域内献血浆者的血浆,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及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

03

健康影响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曹阳表示,人们通常所称的贫血,指的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献血浆是只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采集血细胞,不会导致人贫血,更不会导致人死亡。

长期、频繁献血浆有可能导致人体血液中的球蛋白密度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陈艳荣表示,长期频繁大量献血浆,有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球蛋白,球蛋白密度下降,免疫能力就会下降,更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并且身体内的凝血因子浓度下降,还会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

04

管理漏洞与反思

这起事件暴露出献血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尽管血浆站声称遵守规定,但如此频繁的献血浆行为本身就值得怀疑。其次,对于献血浆者的健康状况评估是否到位也值得质疑。据报道,该少年在离世前已被诊断出患有重度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这显然不符合献血浆者的健康标准。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2024年8月,有学生78天献血4次领200元的案例,同样引发了社会关注。这些案例反映出一些机构可能存在诱导献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05

建议与呼吁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献血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2. 规范献血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涉及学生等特殊群体
  3. 明确献血浆与经济利益的界限,严禁利益诱导
  4. 提高献血浆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保障公众健康为首要目标
  5.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建立健全监督和投诉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公益的同时,更要重视每一个生命的健康和权益。只有这样,献血浆这一善举才能真正成为传递爱心的桥梁,而不是伤害生命的隐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