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献血浆注意事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3: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献血浆注意事项

2023年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献血者日的口号:“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这是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中首次出现献血浆,凸显了献血浆在医疗救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很多人对献血浆还存在诸多疑问和误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献血浆的注意事项,帮助您科学认识这一善举。

01

献血浆前的准备

  1. 年龄与户籍:献血浆者需年满18至55周岁(固定献血浆者可延长至60周岁),且必须是采浆区域内具有当地户籍的居民。

  2. 健康检查:所有申请献血浆者须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健康征询、体检及血样检测。体检项目包括血压、脉搏、体温、体重等,还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等。

  3. 体重标准:男性体重需达到50公斤及以上,女性体重需达到45公斤及以上。

  4. 禁忌情况

    •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 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 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 妊娠期未满六个月、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或哺乳期未满一年的女性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过高者
02

献血浆的过程

  1. 地点:献血浆必须在固定的单采血浆站完成,不能在献血屋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

  2. 时间:整个过程需要1-2小时,包括健康检查、血浆采集和观察休息等环节。

  3. 采集方式:使用单采血浆机采集,只收集血浆部分,红细胞等成分会回输给献血浆者。

  4. 采集量与频率:每次采集量不得超过600克(含抗凝剂),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每年累计不超过24次。

03

献血浆后的注意事项

  1. 补充水分:献血浆后需多补充水分,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

  2. 休息与饮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保持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3. 避免不良习惯:献血浆后不宜熬夜,不宜饮酒。

  4. 穿刺处护理:注意穿刺处的干燥和清洁,以防感染。

  5. 观察身体状况:献血浆后如感觉不适,应立即与浆站联系。

04

关于献血浆的几个疑问

  1. 献血浆安全吗?

    • 从健康角度:一次献血浆量仅占人体血浆总量的一小部分,不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人体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血容量在1-2小时就能恢复,血浆蛋白2-3天即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 从操作角度:血浆站工作人员均为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一次性耗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流程,确保献血浆过程安全。
  2. 献血浆和献血有什么区别?

    • 用途不同:献血是直接用于临床输注,献血浆则用于生产血液制品。
    • 采集方式不同:献血是在血站或流动采血车完成,献血浆必须在固定血浆站完成。
    • 管理体系不同:献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献血浆适用《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3. 为什么献血浆有补贴?

    • 献血浆给予的补贴并非买卖行为,而是对因献血浆产生的交通费和误工损失的合理补偿。整个过程需要1-2小时,会产生交通费和误工等情况,所以浆站按照规定给予献血浆者适当的误工补偿。
05

献血浆的社会意义

  1. 医疗价值:血液制品是关系国家医药卫生安全的重要物资,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与应急救援、战备物资保障和军事反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制品更是在治疗重症、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 社会意义:献血浆不仅是简单的血液捐献,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益行为。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 国际视角:从国际惯例来看,献血浆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人们的重要选择。2020年10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确诊新冠后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市面上的血浆有70%来自美国。

  4. 供需现状: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供应紧张,以白蛋白为例,国内需求量持续增长,而供应量却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这不仅影响了临床救治工作,也关系到国家医药卫生安全。

献血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它不仅能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次有益调节。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献血浆,积极参与到这项充满爱心的事业中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