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31%颅脑伤牺牲率:中越战争后解放军重视钢盔防护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5: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1%颅脑伤牺牲率:中越战争后解放军重视钢盔防护

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不重视钢盔的历史背景值得探讨。从朝鲜战争时期到文革时期,再到中越战争期间,解放军对钢盔的态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在面对美军猛烈炮火时,仍然戴着棉帽布帽子作战,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工业水平低下,无法生产足够的钢盔。然而,实际上即便在1959年国庆阅兵时,解放军也仅仿造了一小批日式钢盔用于检阅,这表明并非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存在轻视钢盔的传统观念。

在特定历史时期,这种轻视钢盔的风气更是愈演愈烈。一些有识之士试图强调钢盔的重要性,却常常被以"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钢盔,还不都胜利了!"等理由反驳。

直到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解放军才开始研发79式钢盔。然而,这种钢盔在试验期间数量有限,未能有效保护士兵。根据战后统计,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中越战争中,因颅脑伤牺牲的士兵高达31%,加上面部颈部伤3%,共计34%。这一惊人的数据促使解放军重新认识钢盔的重要性。

1980年,性能平平的GK80式钢盔开始投产。然而,这种钢盔在战场上表现不佳,甚至被老兵戏称为"野战锅"。在紧急情况下,前线部队不得不启用仓库中各种类型的库存钢盔,包括日式、苏式乃至抗战期间的德式、美式钢盔。

1981年以后,解放军终于实现了人手一顶钢盔的配备标准。这一转变表明,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们才会真正重视看似简单的防护装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