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市场低迷,超市调整策略应对消费新趋势
年货市场低迷,超市调整策略应对消费新趋势
春节前夕,北京南五环的三家生活超市经营者汪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走进她的超市,各种年货礼盒——坚果、乳品、白酒、水果拼盒等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然而,这些商品的平均动销率却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今年的年货还是备了和去年差不多的量,虽然很多人劝我别备了,但我还是想试试冲一冲销量。”汪清无奈地说道。作为北京南五环三家生活超市的经营者,她对春节备货的选择充满纠结。近年来,年货市场的销售节奏愈加难以把握,“很多同行都不敢备货了,而我只能通过降价销售来引流和营销。”
这种销售乏力的局面,让汪清开始后悔当初订货的冲动。而汪清的困境,只是年货市场整体疲软的缩影。供应链上游同样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以车厘子为例,由于市场供应的增加,今年车厘子从批发市场到终端早早宣布“腰斩”,尽管价格下降,但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动销速度远低于预期。一些果品供应商坦言,今年的批发市场人气显著减弱,不仅礼盒销售冷淡,连散装水果的销量也大幅下滑。
归根结底,市场供应过剩成为核心问题。年货销售的低迷并非单一产品的问题,而是更广泛的市场趋势所致。今年的白酒市场也很惨淡。萎靡到压货、滞销、价格倒挂被频繁曝光,即便到了年关也未能改变。“在春节的传统旺季前,市场并未如预期般活跃。原本经销商们都寄希望于‘商务、团购、宴席’这三大市场驱动的渠道库存,但实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导致整体库存水平依旧高企。”一位白酒经销商透露。
相比往年热闹场面,今年海鲜、零食、牛奶、茶叶等商品的销售普遍低迷。“这两年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高档礼盒滞销严重。”青岛的一位海鲜供应商向《灵兽》表示。她所在的企业如今集中精力主推300至600元的平价礼盒,“现在消费者要的是性价比,简单换个包装加价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年货市场低迷的原因
年货市场低迷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消费者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得他们在年货采购上更加谨慎。
此外,消费心理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更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而非表面的包装和形式。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华丽包装和概念炒作的礼盒产品,已经难以打动消费者。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使得一些高糖、高脂的年货产品销量下滑。
应对策略
面对年货市场的低迷,汪清的超市该如何应对?根据2025年消费趋势报告,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为汪清提供一些启发:
调整产品结构: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高端礼盒的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因此,超市应该调整产品结构,减少高端礼盒的采购量,转而增加性价比高的日常消费品。同时,可以考虑推出更多小包装、单件装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灵活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优化营销策略:传统的促销手段已经难以吸引消费者,超市需要创新营销方式。例如,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性强的营销活动,增强与消费者的连接。此外,还可以尝试跨界合作,与其他品牌或IP联名推出限量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提升购物体验: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体验的今天,超市应该重视购物环境的打造。可以通过优化店面布局、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购物体验。同时,还可以考虑举办一些线下活动,如年味市集、民俗体验等,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
发展线上渠道:虽然线下消费依然重要,但线上渠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超市可以开发自己的电商平台或小程序,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配送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扩大销售范围。
未来展望
尽管当前年货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从中长期来看,年货市场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同时,消费者对年货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健康、品质和体验。因此,年货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对于汪清这样的超市经营者来说,虽然当前面临困难,但只要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抓住市场机遇,依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年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