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春节特辑:1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春节冷知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7: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春节特辑:1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春节冷知识

不知不觉,2025龙年春节就要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知道海外准备学中文的孩子们在这个春节有没有好好的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今天小悟空给大家分享15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家长们可以讲给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助力中文学习!

目录

  1.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2.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3. 春节有广义、狭义之分
  4. 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5. 春节不只中国有
  6.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7. “福”字倒贴有讲究
  8. 正月不理发
  9. 变生肖从春节还是立春开始?
  10. 名著里到底管春节叫什么
  11. 一年也会出现两次春节
  12.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13. 拜年抱拳有学问
  14.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15. 春节也有“春节老人”

1.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并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了南北朝时期,春节则泛指整个春季。

3. 春节有广义、狭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新年红包

4. 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这几天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忌讳。

5. 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2025龙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其他国家是怎么过春节的!

6.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它的。


灯笼

7. “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8. 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这一关于春节的冷知识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9. 变生肖从春节还是立春开始?

中国人算生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北宋起,就以春节来界定的:大年夜十二点以后出生的宝宝,都应该算新属相。另一种是始于商周时代,以立春界定新属相,此种用的人少,只用在部分命理学与吉凶预测的场合。相信2025龙年大家就能更清楚地变生肖啦!

10. 名著里到底管春节叫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里春节都叫元旦;《红楼梦》里春节叫年;《西游记》中春节则称为元日。

11. 一年也会出现两次春节

一年中碰巧出现两次春节的现象在过去曾发生过,最近的一次是在1640年(明朝崇祯十三年),至今已有大约382个年头。这种不常见的双春节现象,其根源在于农历的闰月设置。
自公元1645年起,我国采用了根据天文规律调整农历月份以设置闰月的方法。公历系统中,月份通常为31天或30天,而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则只有29天,这就导致农历年度总长度比太阳回归年短约10天左右,因此有必要通过闰月来校正季节与农历月份之间的同步关系。
通常情况下,农历的闰月会出现在三四五六这几个月份,然而若闰月落在正月,则会在同一年内产生两个立春,即形成两个春节。
据历法学家的研究预测,在从现在直到8000年这一时间段内,总共只会发生六次闰正月的情况。下一次“闰正月”的来临将在未来240年的2262年上演。万年历记录显示,在2262年,首个正月初一春节将在1月21日到来,随后在同年2月20日,第二个正月初一再度降临,这意味着那一年将有两个正月,自然也就有了两次欢庆春节的机会。

12.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农历中,有时“除夕”会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出现,即人们所熟知的大年三十并不总是存在的。这是由于农历的编排遵循了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实际运行规律,确保每个月初一必须是新月阶段,也就是月相为“朔”,此时从地球上观测月亮不会看到明亮的部分。
事实上,月亮从满月到新月再到满月的一个完整盈亏周期平均约为29.53天,为了适应这一自然周期,并将月份的天数设定为整数,农历采用了大月和小月的概念。这样,在某些月份会有30天,而在另一些月份则只有29天。
当这个仅有29天的月份恰巧落在腊月时,就意味着该农历年度不再有单独的大年三十日,而腊月的最后一天,即腊月二十九就成为了当年的除夕之夜。不过大家别担心,2025龙年的除夕,还是正常在腊月三十的,大家可以按照以往的习俗来准备。

13. 拜年抱拳有学问

在拜年时行拱手礼包含了一定的礼仪学问。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男性在进行拜年抱拳礼时遵循“左包右”的规则,即以左手包裹右手,这一动作象征吉祥如意,被称作“吉拜”,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左、贬抑右的传统观念。反之,若使用右手包裹左手,则是所谓的“哀拳”,一般用于传递丧事或请求宽恕等场合。而对于女性来说,在行拱手礼时,其手势与男性相反,但同样需遵循特定的礼仪要求。

14.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在《荆楚岁时记》这部南朝梁代宗懔所著的典籍中,记录了爆竹习俗的最早可信历史。书中描述正月初一,即所谓“端月”之日,人们会在黎明时分,随着雄鸡报晓就起床,并率先在庭院前点燃竹子以发出爆裂声,此做法旨在驱逐山臊等邪恶鬼魅。当时的爆竹其实是由真正的竹节制成,当竹子在火中燃烧时会发出连续而响亮的“噼啪”声响,这便是“爆竹”名称的由来,同时也是新年初始的一项重要活动。

15. 春节也有“春节老人”

在汉武帝元封年间,因长期未对历法进行修订更新,导致当时使用的历法与实际天文现象严重不符,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节令指导。对此,汉武帝下令重新编制一部新的历法以解决时序混乱的问题。彼时,正月初一虽然作为一年之始,但其并不总能精确对应春回大地的时刻,即新年庆典与春季来临的时间可能并不一致。
落下闳等天文学家响应诏令,精心制定了新的《太初历》,这部历法的重要革新之一是将“庆祝新年”与“迎接春天”的时间点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由于落下闳在制定历法过程中确定了春节的具体日期,并因此奠定了现代春节的基础,他在民间被亲切地称为“春节老人”,以此表彰他对确立这一重要节日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关于春节知识的常见问答

问: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和烟花?
答:放鞭炮和烟花是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源自古代人们用响亮的声音驱赶邪恶和晦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现在,到了2025年,在许多地方,由于环保和安全考虑,已经改为电子鞭炮或欣赏大型烟花表演。

问: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和福字?
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于春节期间装饰门楣和墙壁,内容多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赞美;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希望把好运带进家门。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谐、繁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除夕夜团圆饭有什么特别含义?
答:团圆饭是春节除夕夜最重要的一顿饭,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可能地回家团聚,共享丰盛晚餐。这象征着家庭和睦、亲情深厚,并寄寓着对未来一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望。

问:海外华人如何庆祝春节?
答:海外华人会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和传承春节的传统习俗,如全家一起包饺子、吃年糕、挂灯笼、举行舞狮舞龙活动等。他们还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春节庆典,如游行、庙会以及观看春晚直播等,同时也不忘给孩子们准备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年礼物,如书籍、玩具以及传统服饰等。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冷知识的分享了,大家是不是感觉到这一为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当中蕴含着许多还不为我们所知的内容,也就是冷知识呢?了解了这些冷知识之后,大家快在2025龙年春节用起来吧!相信这些关于春节的有趣的冷知识让你对中文学习有了一些兴趣,对于海外正准备学中文的孩子而言,在春节之际,更是要多方面的了解春节的相关知识以及传统民俗活动,了解中华文化是学习中文的第一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