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种植技巧大揭秘:从零开始学种植
决明子种植技巧大揭秘:从零开始学种植
决明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便秘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决明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决明子的种植技巧,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加工,一步步教您如何成功种植决明子。
种植环境要求
决明子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寒冷。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低于15℃生长缓慢,低于10℃停止生长。因此,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土壤:决明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最为适宜。
光照:决明子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应选择光照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水源:虽然决明子耐旱,但在生长期仍需适量水分,因此种植地应靠近水源,便于灌溉。
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环境中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条播行距30-40厘米,穴播株距20-30厘米,每穴播3-5粒种子。播种深度2-3厘米,覆土后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要点
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2000-3000公斤。生长期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
灌溉: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苗期需水量不大,但要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除草:苗期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幼苗争肥争水。中后期可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修剪:适时修剪植株,去除过密枝条和病弱枝,促进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病虫害防治
决明子的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蚜虫、豆荚螟等。
立枯病和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豆荚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与加工
决明子一般在播种后3-4个月即可采收。当荚果由绿变黄,种子充分成熟时,即可收获。采收后将荚果晒干,脱粒,去除杂质,即可得到商品决明子。
种植决明子投入成本低,回本速度快。以种植一年为一个周期来计算,每亩种植成本大约在500-600元,可产大约400-600斤左右,根据市场价格来算,一亩种植效益大概在3000元左右。
决明子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采摘运输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为村民创造了30个临时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每天100块钱工资呢,自从村里开始种药材之后,我们在家里就能挣到钱,也不用再出门打工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正在田间除草的周家村村民脸上满是笑容的说道。
近年来,潘新镇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好水好地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特色种植产业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李桥村盘活荒山,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种植野山椒500余亩、烟叶500余亩,种植效益显著,成为潘新镇村集体经济的典范。岳城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村制宜确定了种植艾草、野菊花产业项目,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带动30余户群众致富增收。宋楼村大力发展连翘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让连翘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下一步,罗山县潘新镇将继续坚持走好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之路,深化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创新发展举措,大力发展具有潘新镇优势的特色种植产业,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