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为北京古建守护一生
梁思成林徽因:为北京古建守护一生
2024年7月27日,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北京中轴线”终于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一消息,不禁让人想起70多年前,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而奔走呼号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建筑学界的伉俪,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为保护北京古建付出了巨大努力。梁思成先生是最早对北京中轴线准确描述、定义并充分认识其宝贵价值的学者。他和林徽因先生对北京古城墙和古建筑的保护理念,虽然在当时未能完全实现,但时间最终证明了他们的远见。
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北京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人民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极年老的旧城,却又是一个极年轻的新城。”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他们也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林徽因曾对学生说:“现在这样没秩序地盖楼房,捂都捂不住,将来麻烦就大了!要赶紧规划!”
1949年,苏联专家团提出了将北京建设为大工业城市的规划设想。他们建议参照莫斯科经验,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这一建议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支持,但梁思成和林徽因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北京古城墙和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旦拆毁,就再也回不来了。
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梁思成和林徽因开始了艰难的奔走呼号。他们实地考察北京的古建筑和城墙,绘制详细的测绘图,制作北京城古建筑分布图。同时,他们还通过撰写文章、组织参观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古建筑的价值。
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未能阻止古城墙的拆除。1950年,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城墙。面对这一结果,林徽因愤怒地说:“你们现在一意孤行,不听专家的意见,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历史最终证明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预言。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重建永定门,以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事实,无不印证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论断的正确与科学。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北京古建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上。他们提出的“古今兼顾,新旧两利”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他们所说:“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才完整的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北京的古街上,欣赏着那些历经沧桑的古建筑时,不禁会想起梁思成和林徽因。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得以留存至今,让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