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篇奏疏改变历史:李斯《谏逐客书》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6: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篇奏疏改变历史:李斯《谏逐客书》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因怀疑外籍官员中有间谍,下令驱逐所有在秦的六国人士。这一决定不仅影响了众多客卿的命运,更可能动摇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关键时刻,一位来自楚国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他就是李斯。他上书《谏逐客书》,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说服秦王收回成命,为秦国继续招揽人才、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01

逐客令背后的危机

秦王嬴政为何突然下令驱逐客卿?这要从公元前237年的两起重大事件说起。先是嫪毐之乱,嫪毐本是秦王母亲赵姬的情人,在嫪毐叛乱被平定后,嬴政对嫪毐处以车裂之刑,并将母亲赵姬软禁。紧接着,嬴政又罢免了丞相吕不韦,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相国最终在第二年被迫自杀。这两起事件让嬴政对身边的外籍官员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他担心这些人可能是其他国家安插的间谍,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在秦的六国人士。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要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在七国争霸中占据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人才的开放政策。从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到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再到秦惠王时期的张仪,这些外籍人才都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逐客令得以实施,不仅会失去这些宝贵的人才,更可能让其他国家趁机挖走秦国的精英,这对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02

一篇改变历史的奏疏

就在秦国上下因逐客令而人心惶惶之际,时任客卿的李斯挺身而出,向秦王上书《谏逐客书》。这篇奏疏不仅展现了李斯非凡的政治智慧,更体现了他对秦国命运的深刻洞察。

李斯在奏疏中首先回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的成功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客卿无负于秦”的论点。他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时期,通过任用由余、商鞅、张仪、范雎等客卿,秦国得以吞并二十国、称霸西戎、攻城略地、奠定帝业的历史事实。这些铁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秦国的强盛正是得益于对外来人才的开放政策。

接着,李斯运用对比论证,揭示了秦王在用人上的自相矛盾。他指出,秦王在生活用品、珠宝、音乐等方面并不排斥外国之物,但在用人上却采取了双重标准,这种做法无异于“借寇兵而赍盗粮”,最终只会自掘坟墓。

03

从谏如流,成就霸业

李斯的《谏逐客书》最终打动了秦王,逐客令被及时收回。这一决策不仅挽救了李斯等人的命运,更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秦国继续广纳贤才,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谏逐客书》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体现了李斯个人的政治智慧,更成为了后世人才政策的重要参考。正如后人所评价的那样,这篇文章“论至深也,防至微也,事至明也,理至达也”,其对人才重要性的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李斯的结局却令人唏嘘。这位帮助秦国统一天下的功臣,最终因卷入皇位继承之争,被赵高陷害,以谋反罪被腰斩于市。这一悲剧不仅令人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提醒后人:权力固然重要,但忠诚和原则才是立身之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