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5%新诊断患者首发症状,身心同治是关键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2: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5%新诊断患者首发症状,身心同治是关键

糖尿病性酮症,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不仅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性酮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及它如何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01

糖尿病性酮症:一种不容忽视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性酮症,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虚弱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通常在1天或更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值得注意的是,高达25%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会以DKA作为首发症状。

糖尿病性酮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从生理角度分析,感染、心肌梗死、胰腺炎、脑卒中、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库欣综合征等疾病都可能成为诱因。从药物使用角度来看,皮质类固醇、噻嗪类、喷他脒、拟交感神经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因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可能参与高血糖危象的发展。此外,可卡因滥用、妊娠、饥饿、酒精使用等,也被证实与糖尿病性酮症的发生有关。

02

疾病与心理: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糖尿病性酮症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往往会伴随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小的患者,安全感较低,极易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感。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通过增加升糖激素的分泌,拮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一项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研究,为理解糖尿病性酮症与心理压力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将40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实施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心理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03

科学应对:身体治疗与心理调适双管齐下

面对糖尿病性酮症,科学的应对方案需要兼顾身体治疗和心理调适两个方面。

在医疗治疗方面,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等关键指标,遵医嘱合理用药。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在心理调适方面,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干预手段。这种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个性化正向引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具体措施包括: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消极情绪,提供成功的案例以增强信心,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此外,患者自身也需要主动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病友分享感受,寻求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性酮症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心理调适,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友善和支持的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