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生态旅游的新宠儿
普洱市:生态旅游的新宠儿
普洱市,这座被誉为“七彩云南”缩影的城市,正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不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更在生态旅游和茶文旅融合发展上展现出勃勃生机。
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
普洱市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近期在澜沧县发现珍稀植物寄生花,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寄生花是中国境内大花草科中唯一的寄生花属植物,此次发现增加了寄生花在中国的新存在记录点。寄生花的发现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资源。
特色生态旅游项目:茶文旅深度融合
普洱市依托丰富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其中,景迈山茶林文化体验之旅是最具代表性的精品路线之一。这条路线串联起多个精品点,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普洱茶文化和民族风情。
大平掌古茶园:位于景迈山1500米海拔高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长、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糯岗古寨:一个保存完好的傣族村寨,海拔1450米。糯岗老寨是遗产区内傣族传统村落景观格局最鲜明、保存最完好的村寨,基本没有商业化的痕迹,外面的世界沧海桑田飞速发展,但糯岗却始终淡定。同时,是电影《一点就到家》的取景地。
翁基古村落: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海拔1700米。翁基古村抓住普洱景迈山申遗、景迈普洱茶特色小镇打造、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契机,立足古茶资源和布朗族文化,打好“古茶”牌,讲好普洱茶故事,做强做大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布朗族群众增收;加强古村落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筑牢民族团结根基。村寨获省级“中国少数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等荣誉。
除了景迈山茶林文化体验之旅,普洱市还充分利用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深挖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化保护与活化利用、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区域合作与交流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力做好茶马古道这篇“大文章”。
加强茶马古道资源保护:普洱市先后制定出台《普洱市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普洱市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茶马古道实施系统保护。组织开展“南亚廊道”普洱茶马古道线性遗产调查,完成宁洱、景谷、镇沅、景东等县域内茶马古道线性遗产调查工作;将茶马古道遗址中11段(处)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段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段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段列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累计投入3600余万元对思茅、宁洱、镇沅等县(区)茶马古道的保护界桩、标志牌、游客服务中心、整治塌方路段等进行修缮;争取那柯里村荣发驿站及周边区域修复提升项目实施;完成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动物体验场所和防火通道设施建设;普洱茶马古道保护立法工作稳步推进。
推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普洱市以合理开发利用茶马古道沿线重要文物资源为抓手,持续推进古道、古村落、古镇、古遗址等重要场景筛选重塑赋能提升。成功将斑鸠坡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重镇磨黑古镇、茶马驿站那柯里、茶马古道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墨江文庙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马驿站大歇场及古道沿线景点碧溪曼海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提升磨黑古镇、太阳河森林公园等A级旅游景区服务能力;调整茶马古城旅游小镇布局,实施景观氛围和导视标识提升工程,推出“穿唐越宋·侠之大者”、非遗火壶等表演;接续推出茶马古道遗址徒步、马帮记忆等旅游产品。
拓展茶马古道保护利用:普洱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落实“茶马古道是一篇大文章”的要求,全力推进普洱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呈现出有序、规范、高效的特点;制定印发《普洱市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普洱市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压实地方政府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单位直接管理责任人公示公告,连续3年全市未发生文物安全责任事故;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数据收集,完成公布文件、两线范围及图斑等数据报送。
中老铁路开通,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为普洱市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国内段途经站点城市,普洱思茅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构建更多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中老铁路的开通,让游客来思茅花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同时,也激励了思茅各大景区景点各项产业链的不断创新,不仅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出台惠民套餐等方面引流,还加强文化挖掘精心推出互动项目,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距离普洱火车站二十分车程的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相聚于此,游客可以乘船泛游波光粼粼的定波湖上,观鸬鹚捕鱼非遗表演,赏大型水舞秀《马帮情歌》,乘索道俯瞰茶城美景,游滇西南最大的马帮博物馆,重走茶马古道,感受普洱秀丽的山水和灿烂的茶马文化。
普洱茶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刀梦婷说:“中老铁路开通三年以来,景区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实现了双增长,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游客非常多。比如2024年的春节假期,到我们景区旅游的人数同比增长255%以上,游客的峰值达到了景区最高的承载量,景区收入实现了同步的增长。”
随着中老铁路这条“黄金大通道”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串起了沿线的各类优质文旅资源,不仅为景区景点带来了人气、财气、热气,也为酒店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位于思茅区白云路的德庭花园酒店搭乘中老铁路开通机遇,于2021年底实现与中老铁路同期投入运营,三年来,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提升服务品质,致力于为游客打造旅途中温馨的家。跟着中老铁路乘风而来的八方来客,不断提高了酒店的入住率和竞争力。
“这三年我们酒店也是跟着中老铁路一起成长发展的,这条线路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客源。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许多游客选择到普洱旅游,这些外地游客的涌入,对我们酒店业来说,入住率有很明显的增长。”普洱德庭花园酒店负责人汪红霞说。
作为普洱旅游城市主要承载地的中心城区,思茅区紧紧抓住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构建更多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辖区内的各旅游景区立足实际,通过推出以茶咖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为主题的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同时以串联大南部景点、小南部庄园为主抓手,发展田园经济综合体,把垂钓游、观鸟游、沙滩游、民族村寨体验游等作为旅游产品推广运营,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利用春节长假和国庆黄金周推出系列文旅活动,节庆游、赛事游持续火爆,让游客尽情品味“千年茶韵、一城咖香”的普洱魅力。
“中老铁路开通以后,昆明至万象9个半小时可达,极大缩短的空间距离带动跨境游‘热起来’。思茅文旅抢抓机遇求突破,借助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普洱市设立分会场的机会,积极组织参加中老铁路路演活动,思茅形象得到全面展示。”思茅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开雷表示,中老铁路开通后,思茅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联合旅行社推出了家庭亲子游、高端购物游、民族文化游、国际商务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人流的汇聚,为思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交通、住宿、餐饮等多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下一步,思茅区将进一步做好宣传推介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旅游景点提质升级、增加旅游酒店客房供给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旅居接待能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普洱打造旅游城市注入活力。
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新宠儿
普洱市的生态旅游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上,普洱市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正逐步成为生态旅游的新宠儿。未来,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普洱市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同时,普洱市也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