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成熟季防虫秘籍大揭秘
稻穗成熟季防虫秘籍大揭秘
金秋时节,稻穗渐黄,丰收在望。然而,稻穗成熟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收成果,是每位稻农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稻穗成熟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帮助您科学应对这一关键时期的挑战。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稻飞虱:南方稻区重点防范对象
稻飞虱是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尤其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防治指标为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推荐使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以及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高效低风险化学药剂。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控效果好
稻纵卷叶螟是各地普遍发生的害虫。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控技术,即在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设置性信息素,进行交配干扰或群集诱杀。化学防治可选用虫螨腈·虱螨脲、溴氰虫酰胺等药剂。
二化螟:北方稻区重点关注
二化螟在北方稻区发生较重,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生物农药,或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低风险化学农药。
纹枯病:普遍发生,需及早预防
纹枯病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可使用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预防。同时,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农艺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抑制病害发生。
稻瘟病:北方需重点防范
稻瘟病在北方稻区发生较重,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灌浆期。预防是关键,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苯甲·嘧菌酯等药剂。同时,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南北方防治重点差异
南方稻区:关注台风影响
南方稻区在秋季常受台风影响,台风过后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对于轻度倒伏的水稻,不宜扶稻扎把;重度倒伏的水稻,需要用尼龙绳或杂草捆扎成小把。同时,要加强病害防治,特别是纹枯病和细菌性病害。
北方稻区:推广生物防治
北方稻区可充分利用腐植酸等生物防治手段。研究显示,腐植酸不仅能增强水稻抗病性,还能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例如,48%肟菌·戊唑醇悬浮剂与含腐植酸水溶肥混用,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绿色防控理念
在防治过程中,应坚持绿色防控理念:
- 优先采用非化学防治技术,如昆虫性信息素诱控、人工释放赤眼蜂等
- 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 严格实施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
- 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健身栽培提高水稻自身抗逆性
实用性建议
- 关键时间节点:
- 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 稻飞虱防治要在分蘖至孕穗期和穗期两个关键时期
- 二化螟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 防治指标:
- 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
- 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
- 纹枯病:病株率超过10%
- 具体操作方法:
- 性信息素诱控:每亩放置1套诱捕器,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 人工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均匀放置5-8点
- 药剂防治: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注意轮换用药
通过科学防治,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些实用的防虫秘籍能帮助您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