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贴士|重构行动力系统1.0:增强执行力的思考和实践
实用小贴士|重构行动力系统1.0:增强执行力的思考和实践
行动力是决定我们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任务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行动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微习惯、启动微行动、保持习惯,以及如何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这些实用的建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提升行动力,更好地达成目标。
行动力是我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主题。在我看来,大部分人的天资(智力、基础能力)差距真的很小,大家都是普通人。99.9%的人和事,都只需要拼行动,无需拼天赋。而行动力和专注力决定我们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和计划,在能力、技能上刻意练习,达成目标,积跬步至千里。这才是能否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这篇文章思考的起点是对任务的分类,慢慢发现,我竟然把过去写下的文章逐一串起(connect the dots)。
任务的分类
我将任务分为两类: 复杂和简单 。分类是为了采用不同策略来应对不同任务。这种分类看似含糊,但有用。简单和复杂是相对的,同一件事,不同人的分类并不相同(比如钢琴,对新手是学习需要高投入高专注,对于熟手可能就是放松),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即可。
简单任务的特点 :认知复杂度较低的简单任务、一般耗时短,以体力劳动为主。这类任务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执行,减少过度思考和内耗,过度准备,采用闪电战快速行动起来。 比如, 日常习惯、日常杂务。
复杂任务的特点 : 需要投入高专注度和认知能力、一般耗时较长,以脑力活动或手脑协同的活动为主。这类任务需要我们投入整块的时间,尽量避免干扰,保证深度工作、心流状态。 比如,工作、学习中的大部分任务,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
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两类任务分而治之。
简单任务的行动策略: 微习惯、微行动
简单任务的行动策略分解为3个步骤:设计——启动——保持。每天重复的微习惯涉及到3个完整步骤,偶尔为之的微行动有时只需要我们快速启动就行。
1.设计微习惯的最佳方法MAP
- 微习惯设计原则: 简单 ,更简单。简单到不需要动力,简单到毫不费力,简单到不可思议。唯有简单,方能坚持。
- 微习惯执行步骤——ABC三步骤: Anchor锚定—Behavior行为—Celebration庆祝 ( §用行为设计学方法,坚持运动100天 (douban.com) )
1.锚点时刻提醒你去执行新的微行为的关键时点。例如,某个日常习惯(刷牙)或某件必然发生的事情(电话铃声响起)。
2.新的微行为锚点出现后立刻去执行的微行为。这是新习惯的简化版,比如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或做两个俯卧撑。
3.即时庆祝完成新的微行为后要立刻庆祝。任何能带来积极情绪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说出“我很棒”之类的话。
2.启动微行动的1分钟策略
对简单任务来说,越多思考,越多决策疲劳,情绪内耗。( 打败常见拖延行为的闪电战策略 )所以,啥也别想,动起来再说。
- 简单启动 :关闭杂念,默念 1、2、3开始 ,然后开始做。
- 降低难度 : 先做1分钟 (无需计时), 先做开始步骤就好 。这是一种降低心理负担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件事超级简单。很多小事,只要开始做,就能轻松完成。即使没有完成后面的动作,培养开始步骤的微习惯也很好(比如,跑步的微习惯——穿上运动鞋下楼就算完成)。
3.保持习惯的双目标技巧
双目标:底线目标+常规目标
比如,在培养运动微习惯的时候,习惯培养的 首要目标 定为:保持锻炼微习惯,不要中断。我重新设定了锻炼的双目标3分钟(底线目标)—30分钟(常规目标)。3分钟是最低目标,也是是我的习惯安全网。
复杂任务的行动策略:计划、目标与成就
复杂任务的行动策略分解为如下环节:计划——分解——启动——保持——循环。对每个步骤提出优化的方法和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顺手的习惯和方法,不需要刻板地遵循这个行动顺序,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找出对应环节问题,加以改善就好。
1.简单计划1+2,2+3
匹配难度 :做计划最困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并保持清醒,唯有如此,写下的计划才能难度适宜,切实落地。
我们总是在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和太难之间摇摆,当我们对计划过度乐观的时候,不妨参照WOOP的理念,多想想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让心理对比与执行意图的方法,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现实。
简单计划 :参照高效清单工作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我打算先尝试使用3+2计划法的减配版,每天先设定 12个主要的复杂任务+23个次要的简单任务 ,并按照 早、中、晚 3个时间段安排任务的 开始和截止时间 。
按照早中晚,我们可以按时间顺序,在头天晚上,快速在大脑内过一遍计划,保证第二天有整块的时间来执行主要任务。即使第二天时间临时有变,我们也可以按优先级,舍弃次要任务,保证主要任务的执行。
对于长期计划,还可以使用愿景倒推法,从结果往回推倒现在要做什么。
2.分解任务
按脑力、体力劳动,核心和非核心分解 :《精进》中介绍了一种方法:三明治工作法,将任务按认知复杂度分成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思考区间、操作性动作区间。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这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吗?不是。是马上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
用SOP快速上手重复任务 :对于常见的重复任务,可以编写SOP清单,记录关键信息,及时留档。SOP是现成的行动指南,不用重复思考,重复搜寻相关信息、步骤, 直接上手,减少行动阻力。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豆友的这篇SOP实践—— 学会写sop,让工作和生活更加高效和从容 (douban.com) 。(感谢豆友@ pengbo的建议,补充关于SOP的内容)
3.注入动力,开始行动
先易 :简单任务的启动技巧,在这里仍然适用。先从容易的入手,积累胜利。之前介绍的《秘笈》这本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发现篮球队的三分射手练习投篮的方法很特别——
作为一个三分射手,李斌并不是直接在三分线练习投三分球,而是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投篮,一点点慢慢地由近到远,最后再到三分线进行大量练习。我当时觉得挺纳闷的,李斌这样做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根据战术安排,他在进攻时一直都是站在三分线外等着接我们的传球,他根本没有近距离投篮的机会。而且他可是一个神投手,还用得着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起吗?那个地方连我这种投篮很一般的人都懒得练。
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李斌,他说这是因为要“找感觉”。站在离篮筐越近的地方,就越容易把球投进。一开始就练习最难投的三分球,如果投不进,容易影响心情。
先练习容易的投篮方式,让自己享受百发百中的乐趣。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到了投三分球的时候,就会充满信心,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对复杂任务来说,先易就是 找感觉,找信心,同时进行热身 运动。 复杂的任务可以按步骤、类别、难度分解,先做简单的,积累信心。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 遇到犹豫不决、心生疑惑的部分,默念 “先完成再完善” 。
记录成功,回顾成就 : 一种增强动力和执行力的方法——成就清单+夸夸相册 ,当感觉缺乏动力的时候,不妨看看与计划相关的成就清单。
4.行动中保持专注
隔绝诱惑,减少干扰
休息放松,及时充电
错误的娱乐会导致专注力漂移,相比正常的休息放松(如番茄时间的5分钟间隔),我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专注力水平。
- 错误的娱乐:刷短视频、信息流
- 充电式放松:喝水、拉伸、散步、眺远放空、呼吸冥想,整理
5. 持续小胜
不论是微习惯还是复杂任务, 成功能够带来更多成功 (不论成功大小),这句话都适用。
积累小胜:在小胜飞轮中,感受成功。
记录成功,感受成功: 一种增强动力和执行力的方法——成就清单+夸夸相册 。 及时记录成就、成果,每天回顾一下,感受一下,及时自我肯定,享受小胜循环的乐趣。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环境
- 专注的环境:设计没有干扰的环境,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
- 换个环境:出门,去图书馆
- 公开记录,获得反馈:来自他人的正反馈,是珍贵的动力
这是一篇长文,算是对行动力这个话题阶段性地总结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文中的内容,有任何好的建议,欢迎补充呀。这只是行动力系统1.0版本,还待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