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阳茶、酿油罩、春砂仁......罗阳古圩“一脚跨两市”,多多多靓货卖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0: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阳茶、酿油罩、春砂仁......罗阳古圩“一脚跨两市”,多多多靓货卖

“分开客路通千里,界至罗阳第一关”。

位于阳春市河㙟镇的罗阳古圩,得名于罗定与阳春的简称。该圩东接阳春,西连罗定,恰巧处于两市交界的交通枢纽位置,故有“一圩跨两市”的特点

据阳春市志记载,罗阳圩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已成集市,历经500余年风雨淘洗,现今的罗阳圩依然兴旺。

目前,阳春河㙟镇、罗定塘镇、云浮富林镇共计137个自然村近3万常住人口,都在罗阳圩开展商贸活动。罗阳圩每逢“3、6、9”开圩,有“十日三趟圩”的说法,以此满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解放前,罗阳圩又名“分界圩”。罗阳圩旧街长约400米,其中有五分之四在阳春境内。这条旧街分属两个村委会管辖,但这两个村委会都有相同的名字,即阳春的罗阳村委会和云浮罗定的罗阳村委会。

据介绍,解放前,罗阳圩又名叫“分界圩”,曾经在分界处建有隔开东西街的大闸门,“分开客路通千里,界至罗阳第一关”是民国时期罗定文化名人陈子楷写在罗阳圩分界处的一副对联,它佐证了罗阳历史上是一个商旅贸易的中转站,罗阳是阳春到罗定的第一关口。解放后,1952年阳春罗定两地政府商定,以大闸门为界,水流向东归阳春管辖,水流向西归罗定管理。如今,两地在罗阳圩的分界线,是一条宽1米左右的巷子,巷子一边是阳春,一边是云浮罗定


今年70岁的麦伯在罗阳圩场的一角,支了个小摊卖“罗阳茶”。摊档简易,一张小桌,摆着一撂罗阳茶。一块招牌写明“罗阳茶”,仅此而已。小桌上摆着茶壶,现泡着茶。三两老友坐在旁,他便用这茶来招呼。如遇顾客来问价,他便答:“一包半斤重的茶叶是30元。”麦伯告诉记者,他和当地的罗阳茶打了50年交道。他从20岁起,就在河㙟镇的茶场工作。如今,他的罗阳茶属于自产自销,有红茶、绿茶。当地人趁圩,口渴了总要喝上一杯罗阳茶。赶一趟圩,他一天能卖10多斤的罗阳茶。

既是趁圩,当然少不得探寻老圩味道。朱姨在罗阳圩卖的酿豆泡,当地人称“酿油罩”,是不少家乡游子惦记的本土美食。油豆腐中间挖开酿入馅料,或是鲮鱼蓉、腩肉、花生、韭菜,或是糯米、猪肉、花生、韭菜,或是瘦肉、韭菜。三种食材配方,制作出不同口味的酿豆泡,是当地群众居家饭桌上常见的美食。“逢年过节,销售高峰期一天卖八九十斤酿豆泡。”朱姨说,圩日一天销售量为四五十斤。


“新鲜的黄瓜,自家地里摘的,不打农药!”“冬瓜1元一斤,南瓜也是1元一斤。”罗阳圩上有不少果蔬摊档,兜售的都是当地村民自家种的农产品。此外,一家豆腐作坊,制作的黑豆豆腐,是店家主打的招牌产品。巴掌大小的豆腐块,1元一块。喜人的物价,随处可见的有机、健康蔬菜瓜果,引人驻足。

在当地,罗阳圩也有“老虎圩”之称。陈森标表示,罗阳圩素来兴旺,客商来自三山五海,远的有高州、电白、信宜,近的有阳春、罗定、云浮、新兴,各地客商们操着不同的方言,喊买的,喊卖的,熙熙攘攘,是远近闻名的“老虎圩”。所谓“老虎圩”还有另一说法,即是在罗阳圩市场或商店,无论进多少货都能卖得出去,都能售罄,而这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罗阳圩的繁华和人杰地灵。

500年的光阴在古圩这里流转,档案中记载的,大闸门、木屋商铺虽难在圩场再见,但商贾如云、人流如织的圩场,繁荣始终未断。一代接一代人的罗阳古圩记忆,正在延续这份弥足珍贵的市井烟火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