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北将迎新一轮降雪,玉米市场或现短暂企稳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1: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北将迎新一轮降雪,玉米市场或现短暂企稳

自我国新疆地区入境的较强冷空气即将抵达东北地区,新一轮降温降雪将再次对东北地区玉米(2673,-21.00,-0.78%)市场形成影响。

进入11月份,北极涡旋裹挟着寒气团南下,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遭遇了连续降雪,如果说第一场降雪是“来得早”,那么不得不说,东北地区即将到来的第二场降雪可以用“来得巧”来形容。这个巧恰恰是指东北地区新季玉米上市期间价格小幅松动正要步入下行的时候,新一轮较强冷空气带来的降温降雪或将阻滞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交投,造成市场流通货源减少,玉米价格短暂企稳或成为大概率事件。

筑底?

现在判断新季玉米价格底部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连续两次降雪、售粮进度偏慢等因素将会重铸基层农户的惜售心态,元旦前玉米价格继续走低的难度将会增加。根据卓创资讯调研,黑吉辽地区农户平均售粮进度分别为26%、7%、15%,除黑龙江省由于东部地区玉米上市提前拉高了平均进度外,吉林、辽宁农户售粮进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整体来看东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略低于2020年。

涨价?

月底前来看玉米价格仍然存在提涨概率,目前深加工企业需求较为稳定,据卓创资讯统计东北地区、山东、河南、河北共计45家深加工企业,其9-11月份平均库存天数维持在15天左右,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或减少。深加工需求虽然稳定,但饲料需求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年8-10月份我国生猪存栏量基本稳定(见下图),但目前饲料企业库存天数保持低位,一旦北方降雪阻滞交通运输,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的缺口便会更加突出,对玉米价格作出涨价判断的依据便来源于此。

我们分析一下目前玉米市场各主体所代表的心态角力:

就基层农户而言2020年的玉米价格为今年售粮提供了较高的心里预期,冷冬的判断、较缓慢的售粮进度强化了这一预期;

就玉米贸易商而言,眼下农户的售粮预期价位是难以接受的,综合计算烘干、运输等成本后,结合当前的销售形势而言难有心仪利润,所以谨慎操作暂为上策;

就下游企业而言,经过20年度大起大落的玉米市场,也普遍建立了高中低价阶梯式建立玉米库存的采购策略,尽最大限度的控制采购成本、适应市场节奏。

对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变化的判断还需等待即将到来的降雪尘埃落定,届时下游对补充库存的需求能否拉动玉米价格上涨,短暂提价能否带动农户销售积极性,我们将重点关注。卓创资讯预计,下周受降雪影响东北地区玉米购销将逐渐减速,玉米价格较大概率将会短暂企稳,但由于市场中端的贸易商目前暂未存货导致农户和下游企业两端之间价格传导速率加快,倘若下游需求缺口提前暴露,则玉米价格仍有再次小幅冲高可能。

玉米降雪过后还会涨价吗?

玉米期,现货均出现上涨。

昨日主力玉米01以空头减仓为主,价格站稳2700一线,前二十席位多增空减,多单+16359手,空单-7427手,多头进场增加,空头离场增多。玉米05日内多头增仓近4万手,前二十席位多空双增,多单增33550手,空单增38962手,多空力量再次较量,胶着,相差不多。

现货,东北产区黑龙江领涨,北港上涨。至19日下午涨价范围扩大,今日山东企业到货量不足600车,稳中小涨。

20日,锦州港报价再次上涨,主流价格2635元至2640元/吨,个别贸易商以质论价,有报2650元/吨。黑龙江涨价范围最大,吉林,内蒙等地企业也有涨价。

昨天在文章中阐述个人观点,认为大家一直在等待玉米的底部价格出现,很多时候过于纠结底部价格何时出现,容易失去机会。

这一观点遭遇很多粮友质疑,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东北大量玉米尚未上市,都滞留在基层农户手里,集中上量是肯定会出现的事情,而农民集中卖粮玉米价格必然承压下跌,届时底部价格出现。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持反对意见是更加宝贵的支持,批评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只有把对方作为朋友,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不是对不同观点嗤之以鼻。

理论上来讲会出现集中上量价格承压下行,最新统计,截止目前,产区除黑龙江售粮进度23%以外(上一年同期21%)其余各地售粮进度均低于2020年同期,售粮进度最慢的是山东省,目前为12%,2020年同期为17%。

在售粮进度低于上一年的水平下,卖压确实在后移。但是理论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就像我们之前以理论预判的结果和现实截然相反一样。这次的理论预判就一定会如期而至吗?

玉米价格不会一直涨下去,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强调的是玉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走势,这种走势越到后期越明显。这一波雨雪引起的质量较差的玉米连累好玉米的价格会逐步弱化,质量好的玉米价格会凸显出来。

在大家都认为本月末会是玉米集中上量的高峰期,届时价格会承压下行。实际玉米因这次雨雪影响已经进行了一次集中上量,提前释放了一定的卖压。

目前这次涨价有再次面临降雪的影响,港口船期比较密集,(相关数据统计,11月19日至27日长江方向下海量196900吨,广东方向下海量365880吨,山东方向下海量19000吨)南方销区不仅在新一轮降雪前担心物流,再次备货。即便没有这次降雪影响,一直不给力的物流也没使销区增加多大的库存。

去年大家基本忽略港口的价格,那是因为去年东北产区玉米大量滞留做了库存,去年的火运,汽运都畅通,走港口的数量有限,对市场没有多少影响。但是今年截然相反,产区都在走流量,火运,汽运紧张,费用高,港口再次成为连接南北销区与产区的枢纽。价格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次雨雪引起的玉米质量问题,高层比较重视,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中储粮就开始入市收购,收购数量多寡暂时不讨论,但是给农民一定的心理安慰,信心支撑。

而一些还准备继续观望的需求方在政策收购已经开始时,也已经意识到质量好的玉米要出现“危机”。原本华北等地的玉米质量问题就已经使一些收购商和饲料厂被迫要转移到东北,东北玉米质量再出现问题,还往哪里转移?

就目前国内整体的玉米质量结构来看,东北还是首选收购建立库存基地,即使“矬子堆里拔大个”也是东北的大个多。

最重要的一点,去年的玉米从收购之初就开始建立库存,来回在内部循环,外流数量少。而今年的玉米从收购就是在走流量,几乎没有渠道库存,从需求端,到港口,到产区接近零库存,需要时就来一次集中采购,价格嗖一下涨下去,够维持几天的用量,然后又观望。包括深加工都是这样的状态,受制于水分是一个理由,都想等集中上量落价也是一个理由。

由以往年份的随收购随建立库存,演变成今年集体一个时间点进场收购建库存。同样会稀释卖压!

中储粮今年收购的力度要大,在上一年度为了调控市场,轮换粮几乎倾巢而出,已经有目共睹。

贸易商建立库存的数量会小于上一年,目前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是贸易粮的数量不一定少于上一年。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不会放弃玉米这块甜美的蛋糕。

大家向一个跑道奔跑时,可能会拥堵,跌倒,但是大家都看热闹时,有“耐力”的人还是会继续奔跑。

年前售粮时间短,但是气象部门预报,2022年春节后气温低,卖粮时间同样可以后移。

深加工企业不大量筹建库存,明年政策可以“适用”的粮源更少,高价的轮换粮是不可能进入到深加工企业。这都是玉米后期的重要消费对象。

我们不能把目光只紧紧盯住基层粮源,也应该琢磨琢磨即将到来的巨大需求,甚至潜在的需求。

还是认为“先下手为强”!

来源: 粟玉粮仓,卓创资讯 崔鹏亮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返回贤集网,查看更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