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打造海上生态粮仓,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陵水黎族自治县:打造海上生态粮仓,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拥有118.57公里的海岸线和1900.88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近年来,陵水以打造“海上生态粮仓”为目标,推动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
生态修复:为养殖业转型奠定基础
自2021年起,陵水大力实施退塘还林生态修复行动,推进黑臭水体及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养殖尾水治理。通过清退新村、黎安泻湖的养殖鱼塘、虾塘、鱼排,并修复泻湖,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产业升级: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陵水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实施“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发展战略。
在“往岸上走”方面,陵水强化水产南繁种业,推动种业振兴。陵水充分利用其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优势,发展水产苗种南繁和早繁,目前已成为国家水产育制种重要基地,年产鱼苗超2亿尾。
在“往深海走”方面,陵水在陵水湾海域划定1.2万余亩深水网箱养殖区域,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202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陵水成功突破黄鳍金枪鱼网箱养殖技术,目前深海网箱养殖黄鳍金枪鱼成活率已达75%以上。
渔旅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陵水积极探索“休闲渔业+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引入企业成立深海养殖合作社和“村企合作”模式,鼓励渔民自主创业、打造海上民宿等。
新村镇新村港内的疍家渔排海上民宿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独特的疍家文化,享受海上度假的乐趣。这种渔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为渔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陵水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展望未来: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2024年,陵水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获得中央财政7000万元资金支持。陵水将围绕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四大渔港”建设目标,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国际海洋水产种业融合发展中心和疍家文化渔旅风情核心区。
陵水正以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水产南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陵水还积极构建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推动渔业产业形成种苗繁育、养殖、加工、流通等一体化闭环体系。
陵水黎族自治县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护水域环境,推动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海上生态粮仓”,为当地渔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渔旅融合,也为陵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