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果: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的蔷薇科植物
海棠果: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的蔷薇科植物
海棠果,作为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苹果的优良砧木。本文将详细介绍海棠果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绿化和果树栽培中的应用价值。
植物名称
- 中文名称:海棠果
- 拉丁学名:Malus prunifolia (Willd.) Borkh.
- 英文名:Chinese Hawthorn
- 别名:楸子
- 分类学位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
分布范围
海棠果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它生长于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边,海拔范围从50米至1300米。
形态特征
海棠果是一种小乔木,高度可达3-8米。其小枝粗壮,圆柱形,嫩枝密被短柔毛,老枝则呈现灰紫色或灰褐色,无毛。冬芽呈卵形,先端急尖,微具柔毛,边缘较密,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长5-9厘米,宽4-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幼嫩时,叶片上下两面的中脉及侧脉有柔毛,逐渐脱落,仅在下面中脉稍有短柔毛或近于无毛。叶柄长1-5厘米,嫩时密被柔毛,老时脱落。
花期在4-5月,花4-10朵,近似伞形花序,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被柔毛;萼片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长7-9厘米,先端渐尖,全缘,两面均被柔毛,萼片比萼筒长。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5-3厘米,宽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含苞未放时粉红色。雄蕊20,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三分之一。花柱4 (5),基部有长绒毛,比雄蕊较长。
果实卵形,直径2-2.5厘米,红色,先端渐尖,稍具隆起,萼洼微突,萼片宿存肥厚,果梗细长。果期在8-9月。
生长习性
海棠果适应性强,能耐寒、抗旱,也能耐湿,是一种较为坚韧的植物。
栽培技术
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以利于通风透光。
繁殖方法
海棠果可以通过播种繁殖或扦插繁殖。
主要价值
海棠果是苹果的优良砧木。在山东烟台海滨砂滩果园用以嫁接西洋苹果,生长良好,早熟,丰产。在陕西、甘肃的黄土高原上作苹果砧木,生长健壮,寿命很长。经过长期栽培,品种很多,有些果实味甜酸,也可供食用及加工。苏联的米丘林在培育抗寒苹果的工作中,采用楸子作为育种原始材料,称为基泰伊卡,系自我国东北引入苏联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