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症新疗法来了!专家共识发布,新型药物效果显著
高甘油三酯血症新疗法来了!专家共识发布,新型药物效果显著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编写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强调,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及早发现并进行终生管理。这一共识的发布,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新型药物带来治疗突破
在众多治疗方案中,新型药物Pemafibrate(佩玛贝特)备受关注。这是一种由日本兴和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调节剂。与现有药物相比,佩玛贝特对PPARα的选择性高出2500倍,能更精准地调节脂质代谢。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佩玛贝特能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最高可达50%,远超目前常用的omega-3脂肪酸(可降低约20%的TG)。202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PROMINENT试验结果也证实了其疗效:在合并2型糖尿病、TG轻中度升高(200-499mg/dl)、HDL-C水平偏低(≤40mg/dl)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佩玛贝特可将中位TG水平降低26.2%。
佩玛贝特已于2017年在日本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目前,该药物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有望为国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专家共识:综合管理是关键
除了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还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仍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的基础。
在药物选择方面,共识推荐使用贝特类药物或处方级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TG≥5.6mmol/L)患者,可采用贝特类、ω-3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以减少胰腺炎风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高危人群,在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优先考虑给予大剂量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或其他ω-3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中国患者群体不容忽视
据统计,中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数量庞大。一项针对99,750例在职及离退休职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在平均14.06年的随访过程中,新发肝癌共计484例,其中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比例不容忽视。这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还可能增加肝癌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结语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