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创新科普模式助力公众识别焦虑症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创新科普模式助力公众识别焦虑症
2024年12月28日,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广东在提升公众精神心理健康认知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分会首任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营养代谢精神科陆小兵教授表示,将致力于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精神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以降低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焦虑症和抑郁症:全球最高发的两大疾病
据统计,焦虑症和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7.8%,抑郁症的终身发病率高达6.8%。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两种疾病在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然而,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这两种疾病的知晓率却极低。据统计,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规范诊疗率仅为10%,这意味着九成左右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创新科普模式:线上线下全方位覆盖
为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科普知识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在线上,分会将组织专家编写易于理解的健康手册,举办公开课和在线直播,邀请有经验的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分享知识和经验。同时,2025年还将上线专门的小程序,利用人工智能心理测评工具,为用户提供自我评估和专业建议。
在线下,分会将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危害以及如何寻求专业帮助。此外,还将建立阳光花园基地,为患者提供放松身心的环境和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早期识别与干预: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陆小兵教授强调,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防止患者社会功能的丧失至关重要。他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一名初三学生因严重厌学、沉迷网络被送医,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症。经过住院药物治疗和长期心理干预,孩子才慢慢恢复正常,最终考上了重点高中。
另一个案例是一位年轻职场人士,因长期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焦虑症状,但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未能及时寻求帮助,最终导致工作表现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了极端念头。“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上比比皆是,它提醒我们,精神心理问题的忽视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陆小兵教授说。
共同行动:守护心理健康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的成立,为提升公众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认知与干预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创新的科普模式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分会将助力更多人了解精神心理健康知识,及早识别和干预疾病,减少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理解、包容、支持的精神健康环境。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关乎我们社会的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