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近义成语辨析技巧
高考必备:近义成语辨析技巧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成语辨析是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尤其是含有近义词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不仅考验学生的词汇量,还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区分每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辨析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近义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近义成语是指意义相近但又存在细微差别的成语。例如“见多识广”与“阅历丰富”,虽然都形容经历多、见识广,但前者更侧重于知识面广,后者则侧重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再如“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虽然都形容有远见,但前者侧重于眼光高远,后者则侧重于谋划周密。
辨析方法
1. 分析语义侧重点
很多近义成语在整体意义上相近,但在具体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例如:
- “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前者偏重于满眼都是,后者偏重于看不过来。
- “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都形容与众不同,但前者偏重于创新奇特,后者偏重于自成一家。
- “居安思危”与“未雨绸缪”:都表示有预见性,但前者偏重于保持警觉,后者偏重于提前准备。
2. 注意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使用时必须考虑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例如:
- “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虽然都有“思考筹划”的意思,但前者是贬义词,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后者是褒义词,形容用尽心思。
- “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虽然都有“说话”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是褒义词;后者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
3. 考虑语体色彩
有些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些则适用于口语。在使用时要注意语体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例如:
- “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虽然都表示事情做得快,但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事情容易完成;后者多用于口语,形容写字、画画等动作快。
-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虽然都有“全面”的意思,但前者形容关怀细致周到,是褒义词;后者形容坏事做尽,是贬义词。
4. 辨析来源和典故
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历史典故有助于加深理解。例如:
- “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都表示决一死战,但前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后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画龙点睛”与“点石成金”:都表示关键性的点化,但前者出自南朝张僧繇的故事,后者出自《列仙传》。
实战练习
例1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解析:A项中的“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符合语境。B项中的“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用在这里不恰当。C项中的“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中的“一劳永逸”形容一次解决就不再有问题,用在这里不恰当。因此,正确答案是A。
例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是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B项中的“淋漓尽致”形容揭露得彻底,符合语境。A项中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用在这里不恰当。C项中的“洗心革面”形容彻底悔改,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中的“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用在这里不恰当。因此,正确答案是B。
复习建议
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
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
分类整理,对比记忆。将近义成语按照意义、用法、感情色彩等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比记忆加深印象。
多做练习,学以致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掌握这些技巧,考生就能在高考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成语辨析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