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裸眼3D重现“城摞城”,开封城墙遗址焕发新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9: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裸眼3D重现“城摞城”,开封城墙遗址焕发新生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是河南开封当地的市井传说,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录。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运用在古文物的展示上,文物“活”了起来,拥有了自己的“语言”。

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采访团便来到开封城墙古马道遗址博物馆,聆听古文物“讲述”古都跨越千年的沧桑巨变。


游客沿着古马道(栏杆右侧)登上开封城墙

历史

开封,是我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被称为“八朝古都”。历史上有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在此建都。

然而,开封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历来受黄河水患最重。

有记载以来,黄河开封段决口338次,开封曾6次被黄河水淹没毁城。

但高大坚固的城墙从未被完全摧毁,这为开封一次次原址重建提供可能,也造就千年未变的北宋东京城中轴线以及城摞城等世界罕见奇观。

开封城墙之下叠压着唐宋明清多个时期的城垣建筑,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成为城市发展史上的罕见特例。

据悉,开封城墙周长14.4公里,由外侧砖体,内侧土筑两部分组成,地面以上高6至8米,地下埋深约10米。

开封城墙格局清晰,兼具军事防御、界限划定、水患防御等功能,是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代表性城墙。


古马道遗址

科技

让文物“活”起来,游客裸眼感受遗址前世今生

据悉,开封城墙保护维修工作始自1994年大南门瓮城维修;2007年,开封城墙抢救性保护工作得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在实施城墙保护修缮中,陆续发现了城碧水道、马道、护坡、城门墙体、石刻门匾和一些铭文砖。

2015年,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对开封城墙进行展示与利用,城墙以“文化+”“科技+”为抓手,加强城墙文化内涵阐述与品牌传播,以城墙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延伸和丰富城墙文化经济产业系统,让文物“活”了起来。

2019年5月,投入专项资金对大梁门及古马道遗址博物馆进行高科技技术改造,打造《古马道》裸眼3D影片。


《古马道》裸眼3D影片

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在充分保护现有三层马道的基础上,联合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形成L型成像载体双幕联动,打造沉浸式实景数字闪盘,配合颠覆传统的影片制作方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裸眼3D效果,让游客站在遗址上,直观遗址全貌并了解其前世今生。


古马道遗址

感受

全沉浸式体验,有游客梦回千年前的大梁

此外,大梁门城楼内通过六面8K高清LED屏组合形成全沉浸虚拟环境,360度空间包裹,播放《微梦大梁门》全沉浸影片,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一位参观游客站在城墙之上,静静地看着墙外,一幅幅画面交替显现,有战马嘶鸣、有战场厮杀、有硝烟弥漫、有水患重生、有盛世繁华。

当看到魏惠王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开封),站在城门外时,游客感言:“真如梦回千年前的大梁啊。”


游客与“魏惠王”隔城墙相望

除了全沉浸影片外,《烽火汴梁》沉浸式演艺也颇受游客欢迎,在观演过程中,游客可以自由地走动、拍照,甚至与演员互动,让整个观演体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直观地与历史对话。


沉浸式演艺

同时,游客也能对古代募兵,登城文牒等历史文化有更详细的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