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国降水8成在夏半年,南北方农时风险各不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15: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降水8成在夏半年,南北方农时风险各不同

雨水,这把双刃剑,既孕育了中华文明,又考验着农业生产。近日,一份关于中国降水季节分布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这场生命之源的复杂性。

我国大气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着古老的农耕文明。千百年来,人们仰望天空,祈求风调雨顺,期盼着丰收的喜悦。然而,雨水,这生命之源,也常常以其 capricious 的性格,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近日,一份关于中国大气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研究报告,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的降水季节分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策略。总体而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的4月至9月,这与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基本吻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尤其是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例如黄淮海平原,尽管全年降水量并不充裕,但由于超过80%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基本能够满足玉米、高粱、谷子以及棉花等旱作物的生长需求。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年降水量通常在500至800毫米之间,其中夏半年降水量约为500至700毫米。只要有效利用这些降水,在正常年份,这些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这体现了降水季节分配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然而,雨水并非总是如此慷慨。它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风险。报告指出,南方地区在5月和6月雨水充沛,容易引发洪涝和渍害,对早稻等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到了7月和8月,降水相对减少,容易出现伏旱,对棉花和一季稻等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

与南方相反,北方和西南地区在4月、5月和6月降水较少,容易发生春旱,影响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而到了7月和8月,雨水增多,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这种季节性灾害的交替出现,对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的差异。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例如拉萨、日喀则和泽当,几乎全年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半年,拉萨的夏半年降水量甚至占到全年的97%。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夏半年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至70%。华南沿海地区由于秋季台风的影响,夏半年降水量比例略有增加,达到70%至80%。而北疆地区由于地形和气流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也较为均匀,夏半年降水量仅占全年的65%左右。

报告还特别关注了4月至6月春雨的地区分布差异。江南丘陵地区和两湖盆地一带春雨最为充沛,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整个夏半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是我国春雨比重最大的地区。从这里往南到南岭山地,以及往北到长江沿岸,春雨比重逐渐减少,降至60%至70%。珠江流域由于7月以后台风活动频繁,降水增多,因此4月至6月的降水量占比相对较低,约为50%。而长江以北地区,春雨比重迅速下降,淮河流域约为30%至40%,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约为20%至30%,华北平原北部的一些地区,例如河北省西部、唐山和北京一带,春雨比重甚至只有20%左右。这些地区与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一样,是我国春雨比重最小的地区。对于华北平原来说,4月至6月正是冬小麦拔节后生长后期以及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此时雨水稀少,对农作物生长威胁较大。

进入7月和8月,随着雨带北移,降水中心也从江淮地区转移到黄河下游、东北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时,江南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量减少,仅占夏半年降水量的20%至30%。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棉花、一季稻等作物正处于需水关键期,雨水不足容易导致伏旱的发生。与之相反,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夏半年的一半以上,燕山南麓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区的夏雨最为集中,约占夏半年降水量的60%至70%。川西平原和云贵高原的夏雨比重也较大,达到50%以上。
这份报告揭示了中国降水季节分配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预测降水季节分配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发展抗旱耐涝的作物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