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支持计划,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上海推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支持计划,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上海市孤儿院近期推出全新心理健康支持计划,旨在为院内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该计划不仅包括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辅导,还特别关注遭受过暴力侵害的儿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拾信心。此外,上海市孤儿院还将联合当地教育机构和社区资源,共同打造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支持,被认为是上海市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政策背景:心理健康关爱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卫健委数据统计,我国开展心理健康体系试点地区中,96%的村庄和社区,100%的高校和将近95%的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联动协同机制,全面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和关爱活动。
上海实践: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市将从多个维度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监测:学校每学年为困境儿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与辖区内幼儿园、中小学校签约率达到100%,常态化沟通联络,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困境儿童及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建立并动态更新数据库。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吸引困境儿童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主题班团队会、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等。特殊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关爱服务:学校为每名困境儿童优选配备一名有爱心有经验的成长导师,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有需要的困境儿童结为互助伙伴。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心理需求。
资源供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学校、家中心、社区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每季度为困境儿童开展一次心理咨询服务、一次心理体验活动或一次心理成长课程。
转介和跟进帮扶机制: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室、综合性医院急诊室、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心理咨询室等对儿童心理危机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创新举措:市区联动打造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该院已与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签署《三方合作共建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通过联合打造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干预体系等举措,为孤弃儿童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心理服务。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姜学勤表示,此次合作将为孤弃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开启新篇章。未来,儿福院将继续联合更多社会力量,以专业、用心的服务守护每一位孤弃儿童的心理成长。
未来展望:多方合力共筑儿童心理健康防线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上海市此次推出的心理健康支持计划,正是在这一理念下的创新实践。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困境儿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专家认为,上海的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困境儿童的关爱,更为全国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社会力量的不断加入,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必将更加完善,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