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金融局&海淀法院联合提醒:美容院骗局大揭秘
湖南省金融局&海淀法院联合提醒:美容院骗局大揭秘
近日,一起涉及30余家美容店、诈骗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的案件在上海宣判,再次将美容院诈骗问题推上风口浪尖。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美容店作为“引流”渠道,通过“精准算命”“改命调运”等手段,对顾客实施诈骗。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近期,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警示公众警惕美容院以投资为名进行非法集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胡美青也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揭露了美容院“杀猪盘”的主要套路。这些迹象表明,美容院诈骗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美容院诈骗的主要套路
美容院诈骗手法多样,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非法集资类诈骗和消费服务类诈骗。
非法集资类诈骗
湖南省金融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美容院非法集资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发展消费型股东: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大额产品或服务成为美容院股东,承诺享受定期分红,到期后可自行选择取货或者返还本金。
项目入股,投资享受分红返利:虚构项目或以实体项目为名,以高额利息或赠送美容消费券等形式吸引投资人投资,并约定一定期限后返还股金。
发行债券、原始股等方式吸引投资:公司在未取得相应许可的情况下,自行印发股权证,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吸引投资人购买。
以大环境不好美容业低谷为由“卖惨”:向投资人称店铺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资金渡过难关,制造行外人入行绝好时机的假象,以高额利息吸引投资或拆借资金。
消费服务类诈骗
海淀法院法官胡美青通过真实案例揭示了美容院“杀猪盘”的三大套路:
算命改运诈骗:利用消费者的迷信心理,通过所谓“风水大师”“算命先生”等角色,编造改运、转运等说辞,诱导消费者进行高额消费。
低价吸引后强制消费:以低价体验项目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进店,随后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或强迫消费者进行高额消费。
优惠诱饵后卷款跑路:以高额优惠、返现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大额充值,随后携款潜逃。
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警示
面对美容院诈骗频发的态势,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纷纷发出警示。
湖南省金融局提醒,美容院作为一般工商企业,不具备金融业务资质,不得承诺还本付息或其他投资回报。金融是特许行业,从事金融活动必须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备案。
海淀法院法官胡美青则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美容服务时务必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特别是涉及所谓“改变命运”“奇迹效果”等说辞时更要提高警惕。同时,要仔细查看商家的经营资质,确认服务人员的专业资格,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权。
消费者如何防范美容院诈骗
面对美容院诈骗,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提高警惕:对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都要保持怀疑态度,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
理性消费:不要被低价诱惑或所谓“优惠”所迷惑,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合理消费。
查验资质:在选择美容服务前,务必核实商家的经营资质和服务人员的专业资格。
保留证据: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合同、聊天记录等,以便在权益受损时作为维权依据。
及时维权: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多方共治,打击美容院诈骗
美容院诈骗频发,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治理合力。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美容行业的监管,特别是对涉及金融业务的经营活动要严加管控。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美容院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同时,美容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媒体和公众则要积极参与监督,揭露和举报美容院诈骗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美容院诈骗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