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剧院新作: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全国巡演引发观剧热潮
上海歌剧院新作: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全国巡演引发观剧热潮
2024年1月,一部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为题材的原创民族歌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随后开启全国巡演。这部由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旅局联合制作的歌剧,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回望。
重现历史:左翼文艺工作者的热血群像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以1935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等左翼文艺工作者,在民族危亡之际,创作电影《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通过左翼电影小组成立、聂耳入党、蓝衣社捣毁艺华公司、三友式录音机研发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现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艺术创新:多维空间的舞台呈现
该剧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舞美设计通过在舞台三分之一深处设置一组可以开合的边檐幕,创造出一个“镜头”概念。边檐幕配合地面车台,实现了场景的快速切换,同时保证了音乐的连贯性。从战争场面到左翼小组的秘密基地,从艺华公司的摄影棚到录音机发布会,20多个场景在舞台上流畅转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音乐方面,该剧巧妙地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动机贯穿全剧。从最初的酝酿,到音符的形成,再到最后的大合唱,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首歌曲的诞生过程。同时,剧中还穿插了《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左翼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歌曲,进一步丰富了音乐层次。
观众反响:引发强烈共鸣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自首演以来,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作家、评论家韩可胜认为,该剧“创造了海派民族歌剧的新高度”,编剧游暐之则表示,该剧“不仅展现了一个戏剧化的故事,更是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
观众反馈同样热烈。许多观众表示,当舞台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时,不禁热泪盈眶,感受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有观众评价:“这不仅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时代意义: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当今时代,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上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正如导演廖向红所说:“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触发观众的家国情怀、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使得观众内心也能引吭高歌起来,形成舞台与观众席的共振。”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之际,这部歌剧的巡演,无疑将为更多人提供一个了解历史、感悟精神的契机。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