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最强音
《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激昂的旋律,曾是中华民族在最危难时刻发出的怒吼,也是无数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号角。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上海见证了这首战歌从电影插曲到民族精神象征的传奇历程。
民族危亡中的诞生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上海,著名剧作家田汉和音乐家聂耳决定联手创作一首能够唤醒国人、激励斗志的歌曲。
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被选为主题歌的歌词。然而,就在他完成创作不久后,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聂耳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为这首歌词谱曲。他带着初稿前往日本避难,在那里完成了曲谱的定稿。1935年5月9日,《义勇军进行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
战火中的传播
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中最响亮的声音。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从白山黑水到黄河长江,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能听到这首歌曲。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奔赴前线,为民族的生存而战。许多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新中国的号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选定一首能够代表新中国精神面貌的国歌,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征集活动。然而,征集到的稿件都不尽如人意。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提议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一建议得到了广泛支持。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2004年,这首歌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进一步规范了国歌的使用和尊重。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80多年过去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依然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无论是在奥运赛场上,还是在国庆庆典中,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都会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
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以田汉和聂耳为榜样,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不仅仅是一首歌,这是一声呐喊,一种呼唤,一个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永恒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