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漫威电影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价值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5: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漫威电影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价值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政治文化的烙印,逐渐成为思想输出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从漫威电影的历史进程出发,探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立性。

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

要探究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世界电影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诞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1895年3月22日,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电影《工厂之门》,这被认为是电影的开端。同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放映了纪录片短片《火车到站》和《水浇园丁》等,被称为“电影之父”,这也是电影的诞生时期。

1902年,导演梅里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之旅》,进一步加速了电影的发展。直到1927年,《爵士歌手》的诞生才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和电影的成熟。

1935年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虚荣的世界》的拍摄,使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数字时代的到来也对电影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满足视听体验,更强调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莱坞大片”电影的输出机制

在电影发展史上,有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也与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有关。这两个中心就是欧洲和美国。时至今日,电影几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符号。其中,在电影界最著名的无疑是“好莱坞”。

据估计,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电影占据80%的市场份额,美国文化产业占该国GDP的20%。文化逐渐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的重要战略。

产出机制的“政治化”。电影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大局方针政策密切相关。电影之所以成为文化输出的战略地位,在于电影对公众的教育作用和媒体的文化培育作用。

所谓教育作用,是指电影在满足大众精神层面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作用;媒体的文化功能是指媒体培育受众的思维系统。让受众根据媒体呈现的内容做出价值判断,甚至影响人们的实际活动。

好莱坞电影以其高成本的投入和多元化的宣传发行机制,成为众多电影从业者的梦想天堂。

正是由于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其成为输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电影输出机制逐渐“政治化”。比如,在漫威电影中,从蜘蛛侠到钢铁侠再到美国队长,毫无疑问都强调着同一个主题:“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世界,以凡人的身体做神一样的人。”

确实,在这些漫威电影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精彩的动作剧情,还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视觉审美体验。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投入巨大的电影到底是只追求经济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呢?

当观众沉浸在漫威大片的震撼效果中时,会不知不觉地被美国一直宣扬的一些自由人权理念灌输到影片中,并逐渐被同化。这是美国文化输出的主要目的,也是电影的可怕之处。地。

产出机制的“全球化”。黄树东在《选择与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机》中写道:“随着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成为世界新的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追求“平等、和平”、“正义”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新殖民主义、南北谈判等都已经让位于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漫威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不仅有美国的行业龙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共同参与电影的制作;在输出过程中,漫威电影会首先在本地进行预映,并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最后输出到全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好莱坞”电影的特征与思想建构

个人英雄主义

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拯救世界、拥有强大超能力的超人梦想。这些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梦想被放在了电影中,但毫无疑问,从这一系列电影中首先出来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个人英雄”。

什么是个人英雄?个人主义思想的突出表现,其特点是出风头、居功自傲,夸大个人的作用,贬低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个人的作用凌驾于集体和集体之上。人民。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其社会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存在。

从定义上来说,这就是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但理论自然不如例子那么生动。好莱坞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开始了创造英雄神话的旅程,例如《壮志凌云》等,然后继续发展到今天的大片充满视觉效果。其中,好莱坞塑造的超级英雄都是正面的。充足的。

例如,《钢铁侠》系列讲述了一位富二代天才在亲身经历了自己的发明所带来的危险后研制出铠甲,变身为拯救世界的英雄的故事。

《蜘蛛侠》系列电影中,一名经常被欺负的高中生本应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在参观实验基地时不慎被逃跑的变异蜘蛛咬伤,从此他陷入了困境。获得了……拥有类似于蜘蛛的能力,开始了拯救世界的生涯。

在漫威的系列电影中,都是以捍卫世界和平为主题展开,并最终获得大众的支持,这正好对应了“个人英雄”的理念。其实,这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美国的建国历史只有200多年。在很多国家中,美国是偏年轻化的,公众的思维也偏年轻化。

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相比,由于其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文化形态。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这些思想已经进入了公众的意识。它已经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影响了公众的许多行为习惯,比如凡事讲究循序渐进等。

在美国文化中,“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是公众强烈追求的。“艺术源于生活”,这些理念自然地融入了美国电影文化。

普遍主义

普世主义讲的是以平等的思想和方法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或事。这与人人平等的思想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如,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集中如此多的人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和睦团结。这一直是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渴望。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相互流动。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口,其普世性更加强烈。

例如,在漫威电影中,个体被赋予异于常人的能力来拯救世界于危机之中,从而达到拯救世界的目的。这与美国的政治战略不谋而合。20世纪福克斯公司2010年制作发行的电影《阿凡达》就是普世主义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这部耗资过亿、筹备数年的好莱坞大片,上映后好评如潮,甚至被称为美国科幻电影的巅峰之作。本片主要讲述了主角与当地原住民共同抵抗外来种族入侵的故事。它不仅在银幕上呈现出异域科幻风光,更重要的是蕴含着美国的普世主义精神。

在这个星球上,莎莉作为人类,目睹了同种族的朋友侵略其他种族,在良知的指引下,他坚决与原住民一起保卫这个家园。

影片中,莎莉代表了意识形态上的美国人,而入侵者则是来自美国以外的外星人。面对外星人的入侵,莎莉的反抗就像美国人为保护这个星球的和平所做的各种努力一样。这一系列行动的核心是美国的普世主义精神。

此外,《美国队长》、《黑豹》、《终结者》等影片都体现了“世界仍处于动荡之中,但解决动荡的唯一途径是传承普世主义,创造和平世界”的理念。“世界”。

政治建构主义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以我国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梦想。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必须靠自己的勤劳、勇气、创造力和决心走向繁荣,而不是依靠特定社会阶层等人的协助来取得更好的成果。生活,这些都是他们眼中的梦想和想法。


在漫威电影中,无论是《无敌浩克》,还是最近播出的《头号玩家》,每部作品中的超级英雄都要经历一段压抑、努力的时期,经历种种磨难,依靠实力他们终于扭转了局面。他的毅力和勇气在最后一刻扭转了结局。

这体现了西方世界的梦想,但这种想法在漫威电影中并不是很突出,但在类型片中更为明显。

例如,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名叫盖茨比的成功人士内心追求的故事。盖茨比是一个神秘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就连他的长相也十分神秘。但谁又知道当时的环境竟然让他成为了百万富翁呢?如此伟大的人物。

此外,《阿甘正传》中的政治建设也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影片主要讲述了阿甘的一生,而阿甘的一生也反映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例如,在影片中黑人与拜仁慕尼黑一起入学的场景中,阿甘不断穿插现实与历史。他想表达的是当时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和策略。

当人们在影片中看到阿甘这样的人物态度时,除了思考“坚持”之外,还应该思考阿甘背后的精神化身。这种精神化身就是“美国梦”。

它向观众宣扬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是导演虚构的,但却恰如其分地代表了美国的政治建构主义。

从文化陷阱中“突围”

本土化元素的“建立”

除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本土化元素,比如方言、风俗习惯等代表地域色彩的符号。

乔治·米德认为,符号是人们内部精神活动和外部社会互动的媒介。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成员之间通过具有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的互动。

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与自然和文化符号密不可分。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仅能看到具体的地方符号,还能看到抽象的表意符号。

比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从建筑到对话再到造型设计,影片中的一切都体现了现代中国的乡土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批判。

面对外来文化的输入,本土文化必须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扬弃自身文化中的糟粕,才不会在当今世界的文化丛林中迷失。

拍摄技术“破”了

在《电影的3.0版本:数字和计算机技术如何改变电影》一文中,克里斯汀·戴利提出数字技术将电影带入了3.0时代。此时,电影不再作为一种有凝聚力、不变的艺术作品而存在。相反,它是关于参与跨媒体互动的世界,这使得新的叙事成为需求的一部分。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影视是最依赖技术的行业,往往需要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人才。

从无声电影时代到有声电影时代再到现在的数字技术时代,从有线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传播时代,都表明技术进步也会推动影视的发展。

好莱坞大片中,吸引观众的除了剧情之外,更多的是拍摄中所运用的技术水平。比如,在漫威宇宙中,有超越现在的科技,也有异于常人的英雄。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大多是通过后期利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创造出近乎真实的场景。

西方文化强势输出的背后,更多的是先进科技水平的支撑。因此,各国电影拍摄只有不断提高现有的拍摄水平,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的同化。

结论

文化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它没有固定的形式。这可能是习俗、爱好或风格。

电影只能说是其形式之一。虽然它不是像节日那样的集会,但它的价值却是无与伦比的。用斯皮尔伯格的话说,“电影只是想法的诞生。它们可以是任何种类的东西。”

当人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时,应该更多地思考外来文化所要传达的思想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在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不会迷茫。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