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治疗遭遇“耐药”,可能有5个后果,如何有效应对耐药?
乙肝患者治疗遭遇“耐药”,可能有5个后果,如何有效应对耐药?
乙肝患者口服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核苷类药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TDF)和替诺福韦二代(TAF)。
经过长期临床用药反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替比夫定由于耐药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大,已退居二线。目前一线用药主要是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和替诺福韦二代(TAF)。
医生在叮嘱口服核苷类药物时,重点问题就是防止耐药。防范耐药有时比预防肝炎恶化更重要。
核苷类药物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时,乙肝病毒也在发生变异;一旦药物自身耐药门槛较低,或患者用药不规范,病毒变异速度超过药物压制能力,药物的效果就不明显了,长期用药的效果越来越差,对病毒基本不起作用,这就是耐药。
核苷类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发生耐药是迟早的事。先前的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就是连续使用后的耐药率较高,逐步被淘汰。恩替卡韦连续5年的耐药率约1.2%,低了很多;替诺福韦和替诺福韦二代,目前没有耐药报告,但最终也会耐药,因此科研机构在加快研发新药的速度。
乙肝病毒一旦产生耐药,患者不仅白白花掉药费,虽然现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的国产仿药价格比较便宜,但除了花了钱不起效果,更主要的是有5个危害不容忽视。
影响治疗信心:打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信心和希望,对以后继续治疗顾虑重重,心理的阴影较难消除。
乙肝病症出现反弹:从转氨酶升高、HBV-DNA定量升高开始,肝炎复发,有些肝纤维化严重的患者,短时间会出现黄疸、腹水,年长一点的患者,病情会加重很多,或可危及生命。
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几率明显增高:有的患者忽视定期检查,已耐药的情况下没有察觉,身体严重不适才就医,错过了时间。耐药还会让此前明显改善的肝纤维化,“一朝回到解放前”,或变得更差了。
需要及时更换治疗方案:耐药后,必须要更换后续治疗方案,变得复杂、困难和棘手。有的患者出现多药耐药,面临无药可换、无药可用的困境。
- 耐药还有可能产生基因突变:乙肝患者自身或大或小是一个传染源,突变的情况有可能首先盯上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也可能让接种过乙肝疫苗者被传染,产生新的问题。
乙肝口服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极少数患者因身体原因会自然耐药,但大多数患者自我管理、严格要求是防止耐药的第一道关口。规范用药、定期检查能最大限度减少耐药的发生。
重点要做好5件事:
- 对照药物说明书,遵医嘱用药,不能自己做自己的诊断医生。
坚持按时正确服药,不随便加量、减量,不漏服,了解清楚所服药物的配伍禁忌。
在正规渠道购药,谨慎购买印度仿药,不要贪图便宜买到假药。
做好定期检查,检查不仅要看身体的变化情况,也要检查有无耐药变异的情况,务必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