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上海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上海传奇

引用
百度
14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6%B4%BE%E6%96%87%E5%8C%96/33264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41155
3.
http://sh.sohu.com/20090524/n264134171.s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2799
5.
https://www.sohu.com/a/232047851_488482
6.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313091655896.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6%B4%BE_(%E6%96%87%E8%97%9D)
8.
https://www.izhsh.com.cn/doc/332/3421.html
9.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08/c405057-32326756.html
10.
https://j.021east.com/m/1641601974046521
11.
https://wxs.sass.org.cn/2024/0709/c6913a572187/page.htm
12.
http://www.haipaiwenxue.com/dangan/hai-pai-wen-hua-xin-cheng.html
13.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3/02/28/971349.html
14.
https://mzj.sh.gov.cn/sg-jxyj-jswmjs/20240712/36127a66439547e6891273913eac2c4b.html

海派文化是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其形成和发展与上海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01

历史渊源:从海上画派到国际大都市

“海派”一词最早出现于艺术领域,常作为“京派”的对立面。1917年,《清稗类钞》中记载:“京伶呼外省之剧曰海派。”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报刊文章中,“海派”一词的论述几乎都与戏剧相关。随后,海派文化逐渐扩展到书画、文学等多个领域。潘天寿先生在1926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中提出了“前后海派”之说,将寓居沪上的画家视为一派。沈从文在《论“海派”》中总结海派文学为“‘名仕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

上海开埠后,西方文化的涌入对海派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西方物质文明的大量涌入,直接冲击了中国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在上海这片沃土上进行了无数次的交融、碰撞,最后融合一体,自成一派。戏曲、绘画、文学、电影等每一个不同艺术领域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征,都是海派文化的宝贵艺术内涵,它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难以复制的身影,海派文化的多元性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体现并深深地印刻着上海时代烙印,及时反映了上海乃至世界东方的潮流和商业特性。

02

艺术创新: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海派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尤为突出。以海派京剧为例,清末民初的海派京剧改变了传统上主要描写帝王将相的戏剧题材,转而开始着重叙述百姓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情百态,改良的剧目充满了世俗的色彩,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周信芳的海派京剧便深受新文化思想影响,他吸取了谭鑫培、孙菊仙等前辈的艺术特点,在与许多同辈名家合作交流与借鉴中融会贯通,独具一格。他采用源于西方的连台本戏、机关布景、声光化电等技术手段,吸收了地方戏、电影、话剧、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精华,体现了海派京剧的创新性。

海派绘画同样展现了中西融合的特色。海派画家不拘泥于传统技法,勇于探索和创新,借鉴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光影处理等技法,并将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形成多样化的技法体系。吴湖帆作为海上画坛的一代领袖,坚持守正持中,从“四王”正统派入手,上溯宋元,延续古代艺术与文人画的精髓,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力量。他的艺术成就以及影响力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自我革新的强大生命内力,也开辟出一条传统中国绘画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03

商业文化:理性务实的上海精神

海派文化不仅是艺术的创新,更体现在商业文化中。海派文化推崇理性的商业精神,强调契约和公平竞争。上海人多数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比如金钱非常重要,但是人生也有更多的精神领域。精神领域比物质领域广阔得多,因此,上海人推崇在精神领域找到自己的空间,然后朝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奋斗。比如有人喜欢研究天文,有人喜欢钢琴,因此人们说海派文化教会人享受人生。

上海人比较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道德,比如坐地铁不能吃东西就不吃,学普通话就学。新中国绝大多数规则都是合理的,所以应该主动遵守。上海人社会责任感较强。比如地铁中的一些老人,有时候看不惯不文明行为,就会管一管。再比如上海人自发组成了保护家乡文化保护的团队、保护吴语的团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所以会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好好爱护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看到上海的脏乱差之处,也有很多市民在网络上批评,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江南人的责任感是有历史传统的。明末苏州在没有灾荒、温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市民居然也能参与政治,反对魏忠贤,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便可见一斑。

04

当代传承:新时代的海派文化

进入新时代,海派文化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推出的《海派文化新论》一书,提炼了“人民本位、开放引领、创新发展、包容共生、经世济用”20个字来概括新时代海派文化概念内涵。海派文化的研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动力。

在当代艺术领域,海派文化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吴湖帆先生的艺术作品展、朱晓东老师的书画篆刻展等,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建筑设计领域,如华润置地·前滩润璟项目,将海派中独特的审美和生活哲学萃取,进而以三种方式深层思考,传递出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内核。

05

海派文化与上海人精神

海派文化深深影响了上海人的性格特征。上海人讲求契约精神,认为“契约即是规矩、契约即是道德”,守契约在朋友之间就等同于人品好。上海人理性务实,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推理,有一定经验,包括对历史有一定了解之后,由内而外的成熟。成熟也是自我的发现,独特个性的形成。上海人为人处事讲理、不暴躁。因为海派文化推崇和气生福,没有必要冲动。

上海人具有国际视野。在20世纪前期,上海人大大地见了一番世面。所以他们的眼界高。从地理环境来说,上海偏居一隅。我们有两湖和四川盆地的天然粮仓。小小上海交不了多少稻米。我们有三山五岳,安住自己的宗教和美景。上海连一个峰峦都找不到。我们有纵横九州的宽阔官道。绕到上海还要兜点远路。还有许多延续千年的著名古城。上海连个县的资格都年纪太轻。但是对一个具有国际眼光的人而言,上海面对太平洋,背靠万里长江。可谓吞吐万汇,气势不凡。

然而,上海人也常被贴上“精明算计”“骄傲排外”的标签。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到上海人的三种心理品性: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宽容并存、对实际利益的精明估算、习以为常的国际视野。这种看似“拧巴”的性格,实则是海派文化复杂性的体现。

06

未来展望:在全球化中保持特色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派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承传统文化,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在保持海派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展现更大的世界影响力。

海派文化不是保存在博物馆的文化过去式,它的精气神渗透于每个上海市民的言谈举止、每个家庭的生活细节中。海派文化的研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动力。海派文化将继续在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流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