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东坡行旅”游径在江苏四城启动
全国首个“东坡行旅”游径在江苏四城启动
2024年6月,江苏宜兴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来自全国12个东坡文化相关城市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江苏四城(无锡、徐州、常州、扬州)签署《“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中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正式落地,以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串联起江苏四城的人文美景。
徐州:云龙山上的东坡足迹
徐州,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城,见证了苏东坡的政绩与诗情。云龙山不仅是徐州的地标性景区,更留下了东坡的足迹。山上的放鹤亭,因苏轼的《放鹤亭记》而闻名,亭中石碑刻有苏轼手书的《登云龙山》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徐州的深情厚谊。登上云龙山,极目远眺,云龙湖波光粼粼,山色湖光尽收眼底,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东坡共赏此景。
常州:藤花旧馆里的东坡故事
常州的藤花旧馆,是苏东坡生命中最后一站的见证。这里原是宋代进士孙觉的宅第,因院内藤花繁茂而得名。东坡曾十次到访常州,最后一次更是寓居于此,直至终老。馆内陈列着东坡的诗文墨迹,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东坡与友人吟诗作对的雅趣。东坡公园内的舣舟亭,据传是东坡乘船抵达常州时系舟之处,亭旁古运河静静流淌,诉说着千年的风雅。
宜兴:东坡书院里的文化传承
宜兴,是东坡晚年最向往的归隐之地。他曾在诗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东坡书院,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学府,见证了东坡与宜兴的不解之缘。书院内,一把巨大的东坡提梁壶雕塑格外醒目,象征着东坡与宜兴紫砂文化的渊源。书院不仅是一处文化遗址,更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紫砂陶艺课程,亲手制作茶具,体验东坡时代的文人生活。夜晚,书院还会举办“东坡夜读”分享会,人们围坐一堂,品茗论道,感受东坡的生活美学。
扬州:平山堂上的东坡遗韵
扬州的平山堂,虽由欧阳修所建,却是东坡与友人诗酒唱和的重要场所。平山堂位于蜀岗之上,南望江南诸山,正与堂栏相平,故名“平山”。东坡曾多次登临此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堂内悬挂的对联“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既是对欧阳修的致敬,也是对东坡文化的延续。站在堂前,极目远眺,长江如练,群山如黛,仿佛能感受到东坡当年“把酒问青天”的豪情。
东坡文化的当代演绎
东坡文化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活在当代的文化遗产。在宜兴,东坡书院定期举办紫砂陶艺课程,让人们亲身体验东坡时代的文人生活。在常州,东坡公园推出“东坡奇妙夜”活动,通过光影艺术再现东坡诗词意境。在徐州,云龙湖畔的“古彭风华”大型夜景演出,将东坡诗词融入现代声光电技术,让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东坡文化还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宜兴推出的“东坡紫砂壶”、常州的“东坡诗词书签”、扬州的“东坡肉礼盒”等文创产品,不仅实用,更让东坡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东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的推出,不仅是对东坡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东坡精神的弘扬。苏东坡的一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东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正如宜兴发布的“东坡游径”所倡导的那样,让我们在行走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诗酒中品味生活的真谛,在东坡的足迹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