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肥秋季施用指南:科学施肥助力作物增产保质
尿素肥秋季施用指南:科学施肥助力作物增产保质
秋收季节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科学施肥对于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尿素肥作为高氮含量的优质肥料,在秋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正确施用尿素肥,既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又避免肥害和环境污染,是每个农户都需要掌握的学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尿素肥在秋收季节的科学施用方法。
秋季作物营养需求特点
秋季是多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不同作物对氮肥的需求特点也有所不同。以小麦为例,秋季是其营养生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充足的氮素供应来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而玉米在秋季则进入灌浆期,需要适量的氮肥来保证籽粒饱满。因此,了解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是科学施肥的基础。
尿素肥的正确施用方法
深施覆土
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12厘米为宜。因为作物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尿素,其需要在土壤中“脲酶”的水解作用下,才能分解成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以被植物的根吸收。另外,深施覆土可以防止氮素被雨水冲走,对提高尿素的肥效很有帮助。
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因此尿素也常被用来做叶面肥喷施。单独喷施时一般以稀释200倍(5克兑水1公斤)为宜。也可以将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进行搭配叶面喷施,能快速为作物补充营养,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增加产量。
注意事项
施肥时间: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速度较慢,因此施肥时间应提前。一般来说,在作物需肥高峰期前7-10天使用尿素较为适宜。
避开高温天气:在夏季高温时间段,千万不要追施尿素,要在上午8-11点之内,下午在2-5点之内进行,可以避免因高温造成作物产生肥害。
注意保持距离:因尿素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一定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
忌与碱性肥料混施:尿素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施肥后及时浇水:施肥后应及时进行浇水,有助于尿素的溶解和吸收。同时,也可以减少尿素的挥发和氮素的损失,提高施肥效果。
做好正确存放:尿素在空气中易吸湿结块,因此应将尿素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尿素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尿素肥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影响。氮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若氮素充足,则作物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作物产量增加。同时,氮元素能够增加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例如,水稻籽粒中的含氮量为2-2.5%,小麦籽粒中的含氮量为1.5-1.7%,玉米籽粒中的含氮量为2.8-3.5%。
然而,过量施用尿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施用过量的尿素会导致土壤氮素过剩,作物细胞壁变薄,组织变得柔弱,造成作物徒长,茎秆幼嫩、细弱、弹韧性不足,叶片变大且薄,比较容易折断。同时,过量的氮元素还会导致叶片过于肥大,植株间郁闭,致使通风透光能力降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呼吸旺盛,会提高光合产物的消耗,降低干物质积累,导致减产。此外,过量的施用尿素,会降低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果实成熟变慢,颜色出现不正,产生畸形果,导致花芽分化率下降,营养生长出现过剩,坐果率比较低或是不会坐果。
科学施肥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尿素肥的作用,同时避免肥害和环境污染,建议采取以下科学施肥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进行土壤检测,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合理控制氮肥用量,避免过量施肥。
分次追肥:将尿素分批次追施,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合理追肥,避免一次性施用过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结合有机肥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氮肥的有效利用,降低“肥害”发生的风险。
适时灌溉:合理灌溉可以减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氮素过剩。
关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很大,要及时关注气候变化趋势,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调整施肥方案,确保肥料利用效率。
尿素肥是秋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科学合理地施用尿素肥,不仅能有效补充作物所需的氮元素,还能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适量和适时,避免过量导致肥害和环境污染。了解尿素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