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耿飚家族:革命爱情与家风传承的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6: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耿飚家族:革命爱情与家风传承的传奇

1940年夏天,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耿飚走进了庆阳女子小学,与国文和美术教师赵兰香相遇。这位高高瘦瘦的八路军首长,虽然军装已经洗得发白,却依然保持着整洁的仪容和斯文和气的态度。这次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校长夫妇和政委为他们牵线搭桥的结果。

1941年7月5日,他们在学校的一所教室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共同举杯,互相勉励:"一定要革命到底"。婚后,他们住在385旅部的窑洞中,虽然工作繁忙,聚少离多,但感情非常好。

1942年,耿飚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赵兰香也随后调到延安大学学习。在延安,耿飚为赵兰香制作了一台手摇纺车,每逢周末,他都会扛着纺车去接赵兰香,两人一起纺棉线、织袜子,度过了难得的相聚时光。

1944年,耿飚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前往前线作战。赵兰香虽然不舍,但为了革命事业,她选择了支持丈夫的决定。他们通过一只军犬保持联系,这只军犬曾是日本人的通讯犬,后来被国民党军官收养,最终成为了耿飚的传令犬。

抗战胜利后,耿飚和赵兰香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为了更好地参与革命工作,赵兰香做了节育手术,并将儿女送回老家。新中国成立后,耿飚开始了20年的外交生涯,赵兰香也投身外交工作,这对革命伴侣终于从山区来到了北京。

耿飚出生于湖南醴陵,受家族祠规影响深远。耿传公祠的族规共有26句,78字,从孝道、悌道到生产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这些家规深深影响了耿飚的一生,使他始终保持朴实无华、襟怀坦荡的品质。

耿飚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的次子耿志远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想调到父亲所在的人大外事委员会工作,但耿飚坚决不同意,理由是"父子俩在一个单位不适合,影响不好"。1990年底,耿飚还专门写信告诫儿子不准经商谋私。

耿飚特别重视女儿耿莹的传统文化教育。他要求耿莹学习国画,并卖掉了家里的钢琴,换回一把大琵琶让她学习。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多学中国的东西,了解中国艺术的精髓。

耿飚的孙子耿爽继承了家族的外交事业。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出色的外交风采。2024年8月,耿爽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出席主题研讨会,强调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人道法的落实。同年9月,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怒斥美方无理指责,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坚定立场与智慧锋芒。

从耿飚到耿爽,两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家族传承的佳话,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