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笛卡尔:虚无主义的前世今生
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笛卡尔:虚无主义的前世今生
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思想潮流,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史。从笛卡尔的怀疑论到尼采的“上帝已死”,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虚无主义的文学诠释,这一思想潮流展现了其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本文将探讨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笛卡尔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对虚无主义的理解。
虚无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虚无主义一词最初的使用,来自启蒙运动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各国持传统基督教立场者,其中最有名的代表,莫过于德国哲学家雅克比。在1799年的公开信里,他把费希特哲学斥为虚无主义,因为在他看来,费希特废除了对上帝这个唯一的神圣自足者——上帝是作为人类真理(truth)唯一基础的真相(the true)⑤——的信仰。深受雅克比影响的让·保罗(原名J.Richter),也在1804年用“诗歌上的虚无主义”来批判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因为后者极端任性的自我主义,会让“上帝像太阳那样存在的时代”完全成为过去。⑥另外,法国人路易斯-塞巴斯蒂安·梅西埃也把虚无主义视为法国百科全书派所卖弄的“邪恶哲学的正宗产物”;巴伐利亚通神论者弗兰兹·巴达尔认为科学与信仰的疏离一方面会导致蒙昧主义的虔敬派,一方面会导致使人慢慢衰竭的科学虚无主义;德国小说家贝特霍尔德·奥尔巴赫指出,一种披着哲学外衣的现代虚无主义运动正在群众中散播无神论的绝望情绪;罗马政治家约瑟夫·拉多维茨也发现,基督教已经全面丧失平衡和调节社会的作用,人民大众已经退回纯粹的自我主义。⑦
相较于上述欧洲各国学者把所有反基督教的思想都视为虚无主义,1860-1880年代的俄国人对待虚无主义的态度较为复杂。虚无主义这一术语随着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1862年的出版而开始流行。如果说屠格涅夫本人对小说中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巴扎罗夫的态度算得上是爱恨有加,那么其他俄国作家对待虚无主义者的态度就呈现为两极分化的状态。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耶夫、巴枯宁和涅恰耶夫等为代表的革命者,赞赏巴扎罗夫否定一切的主张,并且把这一主张落实为变革现实社会、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实践,⑧而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反虚无主义作家,则把一切否定俄罗斯传统文化尤其是东正教的人都视为虚无主义者。⑨
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尼采曾于1873年夏读过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也曾于1887年初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但是,尼采最初(在出版著作而非手稿中)用虚无主义一词表达的意思,恰好与屠格涅夫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相反。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否定基督教(东正教)的态度视为虚无主义,尼采把否定感性生命的基督教本身视为虚无主义。在《悲剧的诞生》新前言中,尼采首次提及一种“实践的虚无主义”。根据上下文,这个短语指的就是基督教及其道德,后者根本上是“对生命的敌视”,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厌恶和厌倦”,是“对虚无、终结、安息的要求”。⑩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把“亏欠”“义务”概念及其背后的基督教教义都视为虚无主义的,并且把虚无主义规定为一种“抛弃这个此在而向往虚无”的态度,一种“求虚无的意志”。(11)在《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中,尼采指出:“当神学家通过君王(或者民众——)的‘良心’而向权力伸出手掌的时候,我们不会怀疑,每次都是什么在根本上发作:求终结的意志、虚无主义的意志要掌权……”(12)
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指向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认为其执着于追问存在者之存在尤其是人的主体性存在,而遗忘了存在本身。(13)但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或基础本体论哲学本身就是虚无主义,因为这个所谓超越了主客对立的“存在”根本上就是虚无:“虚无是抽象的顶点,而抽象是可恶的事情。”(14)把作为抽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虚无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父与子》中塑造了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巴扎罗夫。这部小说反映了虚无主义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展现了虚无主义者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否定俄罗斯传统文化尤其是东正教的态度视为虚无主义,这与尼采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虚无主义是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全面否定,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性的扭曲。
笛卡尔与虚无主义
笛卡尔通过内省和怀疑论来检验生活,但发现未经检验的生活更值得过。他认为虚无主义可以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克服。笛卡尔的怀疑论让他陷入唯我论,但与休谟的经验主义形成对比。在苏格拉底看来,虚无主义可以通过启蒙来克服;在笛卡尔看来,虚无主义可以通过自律来克服。但在休谟看来,虚无主义不可能被克服。它只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产物。
三位思想家的比较与影响
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笛卡尔在虚无主义思想上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显著差异。尼采将虚无主义视为对生命的否定,特别是对基督教的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将其视为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而笛卡尔的怀疑论为虚无主义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并试图通过科学确定性来克服虚无主义。
这三位思想家对虚无主义思想的探讨,不仅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和阿多诺,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思想潮流,既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也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