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影响唐朝审美“画风”,雄健勇猛是如何变成丰腴肥美?
社会环境影响唐朝审美“画风”,雄健勇猛是如何变成丰腴肥美?
唐朝的审美观念经历了从雄健勇猛到丰腴肥美,再到纤细柔弱的转变。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审美观念的变化历程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唐朝审美观念的演变历程
- 唐初时期:雄健勇猛的画风
南北朝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进而改变了审美观念。李唐王朝发迹于关陇地区,深受北朝和边塞胡风影响,形成了如《木兰诗》中所描绘的英武气概。唐初的美学观念因此呈现出雄浑壮阔、朝气蓬勃的特点,取代了南朝的伤春悲秋之风。
- 唐朝中期:对丰腴肥美的偏爱
欧阳修曾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肥为美,以浑圆饱满为美。”胡汉杂糅形成的关陇集团在统一全国后,发展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胡人大都健壮,骨骼高大、体态健硕,这种审美观念在“天可汗”唐太宗的开放政策下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 唐朝后期:回归传统的瘦弱纤细审美
安史之乱是唐朝审美观念转变的重要转折点。这场由安禄山、史思明领导的胡人叛乱不仅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也导致胡汉关系破裂。中晚唐时期的文学运动强调“中国本位文化”和“复古”,反映了汉人对自身文化习俗和美学观念的重新审视。
特殊社会环境对唐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 战争与胜利带来的审美风尚
初唐、盛唐时期的审美观念与军事成就密切相关。武德至贞观年间,唐朝先后击败突厥、吐谷浑等外敌,这些辉煌战绩激发了社会对雄强勇武之美的崇尚。唐玄宗时期的开边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好战心理,形成了以金戈铁马为美的社会风尚。
- 经济繁荣与精神富足
唐代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长安坊市中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艺人,他们带来了异域文化和艺术,满足了唐人的好异猎奇心理。唐玄宗对羯鼓、玉笛的喜爱,体现了胡人文化对中原审美观念的影响。
- 安史之乱后的审美转向
安史之乱不仅改变了唐朝的经济格局,也影响了社会审美观念。武则天时期确立的“关中本位”政策在“武周革命”后逐渐消亡,加上胡汉关系的恶化,中晚唐时期的审美观念重新回归南朝以纤细瘦弱为美的传统。
多变审美观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 文化多样性与创新
唐朝文化的丰富多彩体现在多个方面。胡风盛行影响了服饰、舞蹈、音乐等文化领域。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破阵乐》等宫廷乐舞,融合了胡人文化元素,展现了唐朝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 女性地位的解放与束缚
胡人的融入打破了中原传统的性别观念。胡人女子在酒肆、坊市间自由活动,甚至能身着男装围猎,这种开放的社会风尚让唐代女性相对其他朝代更加自由。然而,这种解放仍然是有限的,女性的审美标准仍然被男性主导。
总结
唐朝审美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迁。初唐的雄浑壮阔、中唐的丰盈之美、晚唐的纤细柔弱,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审美观念的变化不仅塑造了唐朝独特的文化风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