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夺得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城市大奖”,展现中国创新实力
深圳夺得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城市大奖”,展现中国创新实力
2024年11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24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深圳从64个国家和地区的429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被誉为“智慧城市行业奥斯卡”的“城市大奖”。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更体现了中国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城市创新发展实力。
智慧城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智慧城市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城市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的高地,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腾讯等本土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其中,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助力城市治理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
在深圳,腾讯云以自身大数据相关应用、管理和开发工具,助力政府打造数据汇聚和治理体系,为优化政务管理、改善民生服务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依据。其中,腾讯TDSQL、WEDATA+TBDS等性能和稳定性业界领先的全栈国产软件体系,成为深圳“数据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支撑了近20个委办局业务的海量数据服务,使得城市治理更加“有数可依”。
此外,智慧城市运作高度依赖数据,需要保障数据的可信度。腾讯基于长安链及多种区块链底层引擎去中心化、安全增强的特性,助力深圳打造了面向政务领域的专属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撑深圳市及部分试点区税务、卫健、民政、海关、住建、深数所等部门的使用需求,为智慧城市如何建立新型数据共享能力和信任机制“打样”,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
数智提效:赋能城市数字化治理
智慧城市凝聚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代表性技术,又如何赋能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腾讯通过自研技术能力、用户服务优势和生态连接能力,积极参与助力优政兴业惠民的事业当中。
在政务服务方面,腾讯助力深圳打造“深政易”政务协同办公平台,面向全市党政机关内部办公提供通达、共享、协作的办公平台,进一步提升政务办公效率和协作效能。同时,腾讯云与深圳市宝安区共同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大模型在工业、交通、政务等领域的深层应用,增强城市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相关部门可智慧、高效、精准地处理工单,提升民生诉求办事满意度。
面向企业,腾讯与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深i企”平台,实现“政策一站通、诉求一键提、业务一窗办、服务一网汇”的功能目标,目前解决企业诉求40.3万件,办结率99.9%,为深圳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贡献“数字力量”。
面向民生,腾讯充分发挥微信及小程序的连接优势,打造“i深圳”小程序,汇聚深圳全市医、学、住、行、生、老、病、养等领域服务资源,为本地市民、境外来深人士提供高频、轻量的政务服务办理渠道,实现“一部手机游深圳”,助力深圳成为最受粤港澳公众欢迎的到访城市。
以“数”助“实”:打造新发展引擎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高度聚合,又反过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腾讯在助力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携手“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伙伴,构筑基座、打造工具,助力传统产业向智慧产业升级。
过去6年,腾讯已累计投入超过3000亿元用于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云原生、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腾讯在全球获得专利授权3.3万件,申请总数超过8万件,并加速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方案中展开应用。
以工业为例,深圳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无人机等产业的引领者。为进一步助力当地从“制造”向“智造”演进,连续五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的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将总部基地扎根宝安,集成腾讯自身研发设计、产品智能化、绿色低碳、营销服务等领先的能力与经验,服务当地近1000家企业,催生众多“专精特新”,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辐射带动大湾区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助力宝安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
在文旅领域,腾讯云通过云、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为小梅沙打造可视化管理系统、智慧安防、集成小程序、智慧文创等产品能力,带来智慧文旅全新体验;在教育领域,腾讯云助力宝安教育局打造教育数字基座中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教育数字化模式,为栽树育人的工作提供数智支撑。
城市规划: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意见强调,智慧城市规划需要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具体而言,智慧城市规划需涵盖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 基础设施智能化: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
- 公共服务便捷化: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社会治理精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有效应对城市安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挑战。
- 产业发展现代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 生态环境友好化:利用数字技术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未来展望: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 数据驱动:数据将成为城市治理的核心资源,通过数据融通和开发利用,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管理。
- 产城融合: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公民参与: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公民参与和体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增强政府与市民的互动。
智慧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通过远程办公、网络公共服务、智能交通等革命性技术,对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及空间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关注智慧化、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