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泻药常驻嘉宾,泻下冷积、逐水消肿~巴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4: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泻药常驻嘉宾,泻下冷积、逐水消肿~巴豆

巴豆,这种看似普通的中药材,却因其强烈的泻下作用而闻名。从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到复杂的药理作用,从临床应用到使用禁忌,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这种被誉为“古代泻药常驻嘉宾”的中药材。

巴豆的基本信息

别名:毒鱼子、巴仁、巴果、刚子、江子、老阳子、芒子、药子仁。

药用部位: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主要生长于山谷、林缘、溪旁或密林中。多为栽培,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此外,浙江、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巴豆霜


巴豆原药材


巴豆原植物

巴豆的药材性状

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厘米,直径1.4~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0.7~0.9厘米,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巴豆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性热,味辛。有大毒。归胃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外用蚀疮。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临床应用

内服:巴豆霜入丸、散,用量0.1~0.3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使用禁忌

无寒实积滞、体虚者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巴豆内服中毒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刺痛,流涎,恶心,呕吐,上腹剧痛,剧烈腹泻,大便呈米泔样,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并可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少尿尿闭。中毒重者出现谵语、发绀,脉细弱,体温和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终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外用可使皮肤黏膜发赤起疱,形成炎症,乃至局部组织坏死,服巴豆后若泻下不止,可以黄连、黄柏或绿豆煎汤冷服,或食冷粥,饮大豆汁以缓解。

注意:本文仅供科普,图片来自网络,中药是药品的一种,请勿盲目私自配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