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与肺癌的CT筛查
2024版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与肺癌的CT筛查
近日,由中国专家制定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正式发布,这一权威指南为肺结节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专业指导。新版共识不仅更新了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还特别强调了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价值。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
专家共识指出,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初次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肺结节中,超过90%是良性的。肺结节是指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边界清晰的局灶性肺部病变,可以是良性的(如炎症、结核等)或恶性的。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通常表现为持续增大的肿块,对健康危害极大。
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新版共识将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吸烟指数≥400年支(或20包年)
- 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患肺结核者
- 曾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家族史
对于高危人群,专家强烈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这种筛查方式既能有效发现早期肺癌,又能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
AI助力精准诊断
共识指出,AI辅助影像诊断有助于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对于直径≤8毫米的孤立性实性结节,根据是否有肺癌危险因素,推荐不同的CT随访策略。而对于磨玻璃结节(GGN),则根据大小和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或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多学科协作与医患共决
新版共识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团队(MDT)协作和医患共同决策的重要性。对于“难定性肺结节”(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推荐采用MDT工作模式。同时,医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尊重患者的意愿,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分级诊疗提高效率
基于物联网医学平台,共识提出了肺结节的分级诊疗方案:
- 基层医院负责管理直径≤5毫米的肺结节
- 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负责5~10毫米且未明确诊断的肺结节
- 肺癌防治联盟协助管理直径>10毫米或分中心未明确诊断的肺结节
这种分级诊疗模式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
结语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的发布,为肺结节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最新的权威指导。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定期进行肺部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现肺结节不要过度恐慌,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随访或治疗。通过科学的筛查和诊断,可以及早发现肺癌,提高治疗效果。